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羁旅题材常用于表现封建士大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或表现追求功名的文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乐章集》中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约40余首,主要是柳永后期的作品。柳永求仕的道路,一直是坎坷辗转,而真正意义上的柳永,他的思想灵魂只存在于他的文人身份中,作为登科入仕之徒,并没有很好实现士的价值,反而因为其曾经的词人身份,正史上只字未提。北宋的文人士大夫,能顺利由学而仕的士子是少数,更多的士子如柳永一样在政治上寂寂无名、落魄一生。柳永身在其中,其个人价值和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紧密联系,他在漫游干谒的道路上,用羁旅主题表达对人生和理想的冥思,是最自然合适的方式。柳永的求仕之路,使其羁旅词有别样的色彩,这与他的个性、际遇有关,更与他所处的北宋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
柳永仕途坎坷曲折。他与当时士大夫文人交游甚少,甚至被当时的士大夫文人联手摈斥。究其原因主要有:柳永狂傲的性格不见容于社会;他的价值观、审美观与社会主流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一生坎坷,困顿潦倒,表面放荡不羁,内心则充满了对功名的强烈向往。柳永词中的孤雁意象,凝聚了他对京城生活的回忆,对知音故人的怀念,对才情佳人的思念,对仕途功名的追求,展现了他轩冕与罗绮对冲的矛盾人生,极具时代特点和个人风貌。  相似文献   

4.
从柳词中可以看出,柳永人格结构的独特性集中表现为对世俗享乐的向往和热衷及对功名某种程度的漠视和厌倦。但自从科举制度产生后,便与士林阶层结下不解之缘,柳永也不能走出科举的怪圈,追求功名仍是他人格结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柳永一生有着强烈的仕宦意识,但他仕途受阻,落寞失意,又经历了一番羁旅宦游的艰辛生活。在他的羁旅词中,多表现的是悲秋之情,漂泊之苦和对昔日恋人的负心悔恨,痴心爱情。正是功名使得文士的悲情色彩与浪子的市井趣味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绪伏 《学语文》2011,(5):54-55
世人论及柳永词时,往往以俗目之,这种看法,宋代王灼的论述可为代表,他在《碧鸡漫志》中。将柳永的词说成“浅近卑俗”之作,甚至将喜爱柳词的读者贬斥为“不知书者”。柳永词之不入这些士大夫的法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张先和柳永是北宋中叶齐名的词人,然而当时士大夫阶层时他们的评价却是不相同的。柳永的词虽传唱四方,拥有为数众多的受好者,连仁宗皇帝也“颇好其词,每对宴,必使侍从歌之再三”(《后山诗话》),却为士大夫所鄙薄。他的“彩线慵拈拌伊坐”曾被晏殊嘲诋(《画墁录》)。晏殊仕途坦荡,词风雍容典雅,以“珠玉”名词集。作为宋初词坛的代表人物,对流连狭邪的柳永及风格俚俗的柳词,自然不屑一顾。他对柳词的态度,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9.
柳永词中的悲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的一生的悲剧色彩主要来自于正统文人理想与蹭蹬功名的矛盾反差,也来自崇尚儒雅文化却身为俗文化代表的尴尬处境。这种悲剧感在他的蔑视功名利禄、反映羁旅行役、表现俗艳闺情几类词中多有反映,形成挥之不去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10.
喜欢柳永     
喜欢宋词。   但是我最喜欢的词人不是豪迈的苏轼,优雅的李清照,高贵的李煜,而是柳永。   是的,我喜欢柳永。喜欢柳词的人不少,但喜欢柳永的人却不多,因为他一生中那些为士大夫所“不齿”的经历。   是的,我喜欢柳永。但绝不仅仅喜欢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仅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喜欢透过他的词句读到的他的人。   柳永一生参加了 4次科举,但是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一次应试不第,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五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中,…  相似文献   

11.
柳永的词大量吸收民间俚俗的语言,写俗人,写俗世.同时他的词也不乏雅言,常化前人诗句人词,巧妙用典,写景抒情,抒发了对功名理想的深蕴的情感,达到了雅俗共赏之妙.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北宋杰出的专业词人,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留连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他一生几乎都在羁旅与宦游中度过,他投入自然怀抱,浏览城市风光,观赏民俗风情,其间形成了寄情山水、重视生民的“统合儒道”的旅游思想。他还从关注下层百姓的思想出发,抛却世俗观念,与歌伎、乐工合作,创作休闲娱乐歌曲,把诗客雅士的高雅音乐改造为市井俗乐推向大众,在全民掀起一场歌曲革命。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柳永是—位旅游实践者,是成功的休闲娱乐产品的改革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3.
杨宛 《文教资料》2008,(5):13-14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非常大,是与其词的通俗性密切相关的.柳永的俗词不讲含蓄,俗中有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使词摆脱士大夫的贵族气而回到平民之中去,他的词成为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元曲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历史上士大夫文人的归隐情形,突出苏轼的归隐与他们有别,苏轼是心归而身未归,视功名宝贵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从不贪禄恋权,苏轼常存归隐之心,只不过他是要回归到百姓中去。  相似文献   

16.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第一个非隐士隐逸词作者,从他的隐逸词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浪子性文人向士大夫丈人的转变轨迹以及从俗到雅的转变过程。在宋词中那些表达看淡人生和隐逸思想的词作,实际上是由他开端的,这对后代隐选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作为封建士大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诗、词、文学理论虽然无可避免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但他早期的创作缘于学习杜甫、柳永,晚年又深受苏武的影响,所以创作风格上又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后期的创作又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满现实,希望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柳永有着极其矜持的内心世界:既崇尚人格自由、鄙弃功名、蔑视权贵又渴求功名、期望经世致用,既离经叛道又继承了儒学优良传统,其人格中呈现出封建主义文士人格、狂士人格、艺术家人格的某些特征,虽复杂多重,却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20.
柳永词屡屡出现“伊”字,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解历来意见不一。对这个“谜”,该文通过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剖析柳永有关词作,破解了这个“谜”,认为柳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读书、考试、为官乃其人生三步曲,词中的“伊”不是指具体某人,而是指其人生目标,词刻画柳永功名未就的苦闷和为实现自已理想不懈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