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味觉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感知能力之一,味觉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味觉隐喻构建的。本文基于大量语料,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甜"和"sweet"隐喻化的共性和个性,总的来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通过进一步分析,证实了味觉范畴隐喻存在着认知与体验的普遍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英汉“恐惧”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存在着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不对应的概念隐喻,这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2):19-21
隐喻是心理认知模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认知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是从某一认知域到另一认知域的投射。人们的"味觉"概念通过隐喻方式投射到认知活动中,即从味觉范畴的认知域投射到其他范畴的认知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料,以汉语中的"甜"与"苦"这两个味觉概念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甜"和"苦"味觉隐喻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探讨味觉词的内在隐喻机制,从而为汉语词汇的语义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效宁 《考试周刊》2009,(13):36-37
很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隐喻在人类交际和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本文也借鉴了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所提出的新观点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情感隐喻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语言中遍布的隐喻表达是由于人类概念系统中存在着概念隐喻,但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是否相同需要跨文化的研究。语料表明在英汉中都存在"人是物体"这个概念隐喻,而对比由此衍生出来的隐喻表达,可以为概念隐喻提供跨文化方面的依据,并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这对语言的教与学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浅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的概念,隐喻不只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是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常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此英汉情感隐喻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8.
"喜悦"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从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入手,对、汉两种语言中的"喜悦"情感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喜悦"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本文还验证了高级感官词可以用来修饰低级感官词,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对"辣"的隐喻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英汉味觉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亚楠 《海外英语》2011,(14):329-33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在表达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时通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在英汉习语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主要原因是人类共享一些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同时英汉民族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世界观等上的差异也使得英汉习语中的情感隐喻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习语为习语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为习语学习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类身处在世界之中,我们通过各种身体器官去感知客观世界,建立抽象概念的意象图式,从而形成概念化的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隐喻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研究运用体验哲学和L&J的隐喻观作为理论支撑,从"手"的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主要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将来研究方向,对"手"的概念隐喻这一类的身体隐喻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通感隐喻就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来认知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情感。人们常常用熟悉的味觉范畴词"酸、甜、苦、辣"等来隐喻抽象概念或其它的概念域。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研究"酸"通感隐喻翻译的系统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中英文中有关"愤怒"的情感隐喻,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愤怒"感情的语言形式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隐喻概念,原因是人们具有相同的身体,物质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理解情感隐喻时,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王炤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110-113
情感,复杂而抽象,人们关于情感的经历和体验则丰富多彩。作为人类体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特定的情感体验知识铸就特定的情感认知模式。本文通过对汉英"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认知研究,挖掘"喜悦"情感概念隐语的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和不同的有关"喜悦"情感概念的隐喻模式,这是因为使用汉语或英语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分别具体描述了有关"喜悦"情感概念隐喻的不同方面。隐喻不仅反映了汉英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汉英经济隐喻的跨文化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经济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理解和体验经济领域中复杂的现象和活动。汉英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和本体性隐喻,反映了汉英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趋同。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爱情是人类的重要情感之一,为了表达这种抽象的情感,人们往往把它隐喻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各自语言的独特性.其相同的原因是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及物质经验,具有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则是导致两种语言中爱情隐喻概念独特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王然 《华章》2013,(31)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英汉政治演讲中存在着大量相同的概念隐喻,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对英汉政治演讲中相同的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奥巴马2013年的就职演讲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对比英汉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派将隐喻这一语言现象视作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基于自身的经验对客观世界编码的外化。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相当数量的时间隐喻。虽然两种语言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类似的时间隐喻却折射出了人类相同的认知体验模式。本文将《匆匆》中的时间隐喻归为三类,并借助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英译本中的时间隐喻翻译进行评析,并深入探究了两位译者处理手法异同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由同一隐喻产生的各个隐喻之间呈现出系统性。空间隐喻的系统性是以人类的身体体验为物质基础。以"up"为始源域的各个隐喻在表达向上的方式、位置、程度等呈现出多样性,它们从不同方面表达了人类好的、积极的方面,但由于它们都基于相同的空间物质文化体验,因而这些隐喻之间围绕着表达好的、积极的意义构成了一个系统。同样,以"down"为始源域产生的各个隐喻围绕着表达坏的、消极的意义也呈现出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