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气体溶水的原理气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与固态物质相似,气体进入溶液后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程度最大.其溶解度常用1L水所能溶解的标准体积(L)来表示,但和固体不同,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水是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如NH3、HX、SO2等气体易溶于水,而H2、O2、N2、He、CH4、C2H4、C2H2等非极性分子则难溶于水.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除单纯的物理溶  相似文献   

2.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0℃时1体积水可溶解1176体积氨气。氨气为什么极易溶解于水呢?除了NH_3和H_2O这两种极性物质相似相溶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氢键的作用。在低温时,NH_3和H_2O形成两种稳定的晶体水合物:NH_3·H_2O(熔点194.15K)和2NH_3·H_2O(熔点194.32K)。在这两种晶体水合物中,NH_3分子和H_2O分子由氢键来连结,NH_3和H_2O通过O-H…N键(键长2.78A)及O…H-N键(键长3.21A~3.29A)构成立体晶格。因此,在氨的水溶液中,大部分的氨是以水合氨分子(通常以NH_3·H_2O表示)  相似文献   

3.
氨水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中学化学 实验中的常用试剂。但中学化学课本对氨水的知 识未作系统介绍,为了便于同学们学习和运用,特 作如下归纳: 1.多种成分 氨水是氨的水溶液,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 与H2O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 故氨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 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 NH3·H2O是一种弱碱,能发生微弱电离生成  相似文献   

4.
从广义上讲,相似相溶原理的意思是“结构相似者易互溶,结构越相似溶解得越好;结构不相似者不易互溶”.从狭义上讲,相似相溶原理的意思是“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相似相溶原理在化工、科研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归纳如下:一.推断物质的溶解性大小已知某些物质的极性大小,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推断它们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例如:①已知H2、O2、N2、CO2、Cl2等是非极性分子,NH3、HCl等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  相似文献   

5.
1研习教材重、难点 1)氨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a.氨水显碱性. NH3+H2O→←NH3·H2O→←NH+4+OH^-. b.氨与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盐酸的2根玻璃棒靠近,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烟。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制取氨气不但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而且所用仪器都必须干燥,否则实验将面临失败的危险.下面介绍的创新实验不需要检查仪器的气密性,仪器是否干燥均不影响实验的成功,它把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防污染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氨气的传统制法 1.实验原理:氯化铵与消石灰共热:2NH4Cl+Ca(OH)2(Δ=)CaCl2+2NH3 ↑ +2H2O. 2.反应发生装置:固一固反应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处理. 3.气体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相似文献   

7.
1.下列分子有极性的是().A.CCl4B.Cl2C.NH3D.C6H6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是().①N2②CCl4③NH4Cl④H2O⑤Ca(OH)2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3.已知CO2、BF3、CCl4都是非极性分子,NH3、H2S、H2O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出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A.分  相似文献   

8.
氨水溶液的溶质是什么?针对这一困扰中学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从中学教学中常见的四种观点——氨气的含量高、NH3·H2O的稳定性差、历史原因和中学规定进行原因分析,并综合溶质的定义、水合分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氨水的配制等不同理论知识对氨水溶液的溶质本质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氨水溶液的溶质为NH3,同时建议可以将溶液中存在的NH3·H2O、NH3·2H2O、2NH3·H2O等物种合称为水合氨分子,用NH3(aq)表示.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中学习了很多气体,就其溶解性而言,可分为难溶于水,溶于水,易溶于水,极易溶于水四种。高中化学中,又讨论了有机溶剂。一般学生都感到这些气体的溶解性实在难以记住。原因是他们只知道死记硬背。其实,只要弄清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对于各种气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难掌握的。根据实践经验,一般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即所谓“相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材上均认为银氨溶液的成分是[Ag (NH3 ) 2 ]OH (氢氧化二氨合银 ) ,这是值得商榷的。1 银氨溶液的成分是什么教材上银氨溶液的配制为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mL2 %AgNO3 溶液 ,然后一边摇动试管 ,一边逐滴滴入 2 %的稀氨水 ,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这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 )。发生的一系列反应为 :       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Ag+ +NH3 ·H2 O→AgOH↓ +NH+ 4①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AgOH + 2NH3 ·H2 O→ [Ag (NH3 ) 2 ]++OH-+ 2H2 O②  由于反应①生成的NH+ 4与反应②生成的OH-结合生成N…  相似文献   

1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是气体的一个重要性质 ,其溶解过程体现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如HCl,HBr,HI,NH3这一些气体易溶于水 ,标准状况下NH3在水中的溶解 ,按照体积比是 1∶70 0 ;有的易溶的 ,如标准状况下SO2 在水中的溶解 ,按照体积比是 1∶40 ;Cl2 是 1∶2 ,CO2 是 1∶1 ;有些气体则是不易溶于水的 ,如O2 ,在标准状况下是 1∶0 0 3 ;H2 ,N2 ,CH4,CO等气体却很难溶于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这主要和气体的分子结构 ,即该气体分子极性大小 ,该气体是否能与水反应 ,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由于本身是极性分…  相似文献   

12.
再究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中,常用水来吸收HC1或NH3气体形成真空来做喷泉实验.现在,不妨让我们在研究RC1、NH3的基础上来拓开我们的理论与实践思维,对有些书本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与运用,力图形成喷泉的条件多样化.先从真空形成的原因着手.HC1气体极易港于水,1体积水溶解500体积的HC1,在国泉实验中RCI迅速溶于水,形成真空并将水吸入形成喷泉;NH3是以1:700的体积比港于水,也易形成真空做成喷泉实验.CO2以1:1的体积比溶于水,能否形成真空呢?CO2虽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港于NaOH溶液,烧瓶中装的是CO2气体,如果用滴管注入的是浓NaOH…  相似文献   

13.
铵盐与强碱的稀溶液之间混合反应时没有氨产生,这是公认的事实·其原因是生成的新碱(NH3·H2O)产生的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特别大,常温常压时1体积水中可溶解约700体积的氨;生成的新盐(钠盐、钾盐)多为易溶物·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 OH-NH3·H2O但浓的铵盐溶液与浓的强碱溶液之间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反应时是否有氨产生和有晶体析出呢?高三新教材第32页有这样一段叙述:如果把(NH4)2SO4浓溶液和NaOH浓溶液混合时,生成挥发性的NH3……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 OH-=NH3↑ H2O这种表示意味着浓的铵盐与浓的强碱之间反应时有氨产生…  相似文献   

14.
1.N2的三性:①不活泼性.因N=N,键能大.②分子非极性.③具氧化、还原性.电8.N2+O2=2NO催化剂b.N2+3H22NH3、加压点燃C.3Mg+NZMg3NZ2.*出的三性:①主角锥体,分子呈极性③易溶呈碱性NH。十H。O—NH。·H。O。NHt+OH-,NH3+H”=NH:Pc@还原性4NH一干SO===4NO十6H,O凸3.按盐三性:①不稳定性*迅o=一面NH。+HCI②易溶性吸热③与碱反应放NH。:凸NHt干OH—==NH。了十H,O4.UO的三性:①毒性②难溶性③具还原性ZNO十Oz=ZNOz5.*0。的三性:①毒性③可溶性,呈氧化、还原性3H0。+H…  相似文献   

15.
将Zn(CH3COO)2.2H2O与3,5-二羧酸-吡啶(3,5-H2pydc)以1:1的比例混合溶于无水C2H5OH和NH3.H2O(10:1)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即可得二维聚合物[Zn(3,5-pydc)(H2O)2]n(1)。将Zn(CH3COO)2.2H2O与反式-1,2-双-(4-吡啶基)乙烯(bpe)以1:1的比例混合溶于无水CH3OH和NH3.H2O(10:1)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即可得一维聚合物[Zn(CH3COO)2(bpe)]n(2)。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在H2S溶液中,采取一些方法使pH增大,则c(S2-)的变化情况是A.增大B.减小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不变2.N H4Cl溶于重水(D2O)生成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合氢离子的化学式是A.NH3·D2O和H D2O+B.NH·3H DO和D3O+C.N H2D·D2O和D H2O+D.N H2D·H DO和D3O+3.在一支25m 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 ol/L H 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 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m 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A.大于20m L B.小于20m LC.等于20m L D.等于5m L4.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  相似文献   

17.
1.氨铵盐氨是氨气的简称,化学式为NH,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解于水,其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有强烈的腐蚀性,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铰盐是氨与各种酸之间反应的产物,呈晶体,易溶于水;加热易分解成氨和酸,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大量用作氮肥,也是制炸药、于电池和印染、焊接金属等方面的重要原料。2.分解分离分解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可表示为AB-A+B,一般情况下,比较不稳定物质容易分解生成较稳定的物质。而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通过一定的步骤(如…  相似文献   

18.
双氧水的化学名称叫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其化学式为H2O2,易溶于水。双氧水和水(化学式:H2O)虽然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从分子结构来看,一个双氧水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双氧水”因此而得名。正是这一个氧原子的差异,使得二者的性质有很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有些化学试题,尤其是简答题时,若由因到果,正向分析,常感无从下手,此时若改弦易辙,由果折因,往往取折愈明.[例1]在AgCl沉淀中加入12%的碳酸按溶液,振荡后AgCl沉淀明显溶解,原因何在?解析:若由团析果,将直面:AgCl与(NH4)CO3之间发生什么反应而使AgCl溶解这个问题.因两者之间的反应并不为中学教材所见,正面作答,原因不明.而逆推,效果大不相同:AgCl溶解→类比银氨溶液配制一国有NH3·H2O产生→因(NH4)2CO3水解所致。至此,豁然开朗:因(NH4)2CO3。水解:(NH4)2CO3+H20=NH3·H2O+NH4HCO3…  相似文献   

20.
一、羧酸不一定都溶于水 羧酸的溶解性与羧酸中烃基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常见的甲酸、乙酸、丙酸及正丁酸都能和水任意比例互溶,但从正戊酸开始,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正十二酸已不溶解于水.造成羧酸溶解性差异的原因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分子中极性基团(-OH)所占比例减小,非极性基团烃基(-R)所占比例增大,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羧酸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 二、有机酸不一定都是羧酸 羧酸是指烃基和羧基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羧酸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羧酸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