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其中关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理论研究如何由部分先富进而达到共同富裕,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论述,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而求得人民的共同富裕;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快速发展,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指导西部大开发及发展北海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他指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要让人民群众尽快地脱贫致富.为此,他主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群众奋斗的根本目标。怎样才能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建国以来我们有过重大的失误。是邓小平同志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胆识,明确提出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共同求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构思,是邓小平同志分配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强国富民,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三农”问题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涵盖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他在对待农村改革问题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看,不强制,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被邓小平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提出了“两个飞跃”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促进共富,避免两极分化;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判断一切改革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并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中“两个大局”的思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同时它又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和扬弃。文章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先富与后富、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等方面考察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家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央这次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人微言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抓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要想富口袋,须先富脑袋", "要想实现现代化,农牧民必须知识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育造就新农牧民作为一项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措施去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共同富裕和部分先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使全社会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共同富裕和部分先富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共同富裕和部分先富?邓小平同志曾作过精辟论述,“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段话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思想,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成为"两个大局"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10.
反贫困谋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历史课题,把反贫困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并科学设计出分“三步走”消除贫困、实现富裕的步骤,以及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方案,指明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途径。邓小平于反贫困的一系列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毛泽东把共同富裕作为立国执政的根本目标;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继承、发展和超越了毛泽东共同富裕的思想,开辟了一务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先富、后富道路上,突出解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归宿,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江泽民提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三个代表”等理论,发展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理论,强调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是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内容入手,揭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是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国内走向国际;四是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实现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制定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最终不幸陷入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漩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区了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战略思想,探索出一条"三步走"、"两个大局"、"先富带动共富"的新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传统美德 ;立足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着眼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 ;把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和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结合 ;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挥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前,小平同志的一句经典表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中国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石。自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开始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直接诉求。现在看来,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先富带动后富的景象却并没有如之前预想的那般顺利。中国30多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富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原则。即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运用抓主要矛盾方法,确定新时期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实施改革开放;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提出先富共富理论;运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原理,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原理,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运用发展的观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论断;运用矛盾统一性原理,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中国建设改革发展,具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支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于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着眼于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把握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和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结合;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挥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对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经济与主体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上。从政治高度认识发展经济的深刻意义是邓小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最重要的视角 ,也是认识其他经济与非经济矛盾关系的基本前提。作为解决经济社会诸矛盾重要原则的改革、发展、稳定辩证统一的思想和先富、后富、共富辩证运动的思想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中心内容。他关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等思想 ,既是对经济与文化双重变奏的辩证认识 ,也是娴熟地应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哲学方法的生动体现。他把主体素质的提升与国家前途命运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