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历代的文人墨客自昭君出塞起,吟咏其功绩、演义其传奇、描绘其美丽的作品层出不穷,他们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联系自己的实际境遇,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王昭君形象,从一个正史上只有寥寥数语记载的历史人物,逐渐拥有了年龄、籍贯、家世、个性乃至生活的细节和曲折的故事,从而具有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笔者对昭君形象演变的时代因素与脉络做一番梳理,通过对历代社会背景的分析,找寻昭君形象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昭君的时代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昭君出塞的线路,史书没有记载,所以难以确认。昭君出塞路线需把握五点:一是把握汉匈官方交往的线路。昭君出塞是官方行为,如果《汉书》记载中确有一条官方交往的线路,那么,这条道路就有可能是昭君出塞的线路;二是昭君出塞之前,匈奴曾处于分裂状态,匈奴分裂和一统的历史时期是重要的历史背景因素;三是《汉书》中对朝贺西汉的匈奴右皋林王东渡黄河返回匈奴的这一记载,确认为汉匈官方交往线路的重要节点;四是《汉书》关于奉车都尉班伯到定襄护卫昭君夫婿复株絫单于入境的记载,作为推论的重要线索。五是根据昭君于正月出塞的时间背景,认为东渡黄河的线路海拔较低,相对温暖,可以避开春寒料峭的气候。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汉书》、《后汉书》、《两汉纪》与《资治通鉴》中关于昭君之子的记载,发现《后汉书》记载的"昭君之子被杀"与其它三部史书存在差异。通过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及其儿子们即位情况的分析,发现"昭君之子被杀"记载有误;通过王莽拜单于、《后汉书》成书背景也得出昭君之子没有被杀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历代的文人墨客自昭君出塞起,吟咏其功绩、演义其传奇、描绘其美丽的作品层出不穷,他们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联系自己的实际境遇,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王昭君形象,从一个正史上只有寥寥数语记载的历史人物,逐渐拥有了年龄、籍贯、家世、个性乃至生活的细节和曲折的故事,从而具有动人而长久的艺术魅力。笔者对昭君形象演变的时代因素与脉络做一番梳理,通过对历代社会背景的分析,找寻昭君形象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昭君的时代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昭君出塞图     
理解这首诗,要知道昭君出塞的意义与《西京杂记》的观点相悖。为化解国家民族的危亡,增进民族的友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昭君出塞、“和亲”之举是正确的,进步的;《西京杂记》将罪贲推到受贿的画工身上,言昭君不得志,成为了牺牲品,二者的观点和态度大相径庭。我们应以正确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昭君故事历来著名,从《汉书》记载到元杂剧《汉宫秋》,昭君题材作品从简单史实演绎成通俗叙事文学,唐代《王昭君变文》是此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从文学史角度分析《王昭君变文》对前代的继承创新和对后代的影响,可明确《王昭君变文》在昭君故事流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与昭君》是国家一级演员乌日勒春香根据自己演昭君、画昭君、书写昭君、常年传播昭君文化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自传体作品。  相似文献   

10.
甄静 《现代语文》2010,(4):34-36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汉书》记载。后昭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情节不断增加,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在历代昭君戏中,以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最为著名,《汉宫秋》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和戎记》继承了《汉宫秋》的故事情节而又有所发展。二剧各有特色,均是历代昭君戏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王昭君》是曹禺先生晚年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剧作者不仅新翻了历代墨客骚人们笔下的积案,而且敢于改变长期潜藏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那种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 这对弘扬昭君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昭君和亲出塞成为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本文从历史传说、古今诗文、民间歌谣、人文景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昭君出塞的影响,从而演绎流传的观念形态、精神的物化产品和一定生活方式与综合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象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得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而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图象检索方式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图象检索中引入相关反馈机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内容图象检索中相关反馈的工作过程以及一些常用的相关反馈检索机制,它将人也作为检索系统的一个部分,根据用户的反馈重新查询,从而提高检索精度.  相似文献   

14.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芙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要体现政治意图。又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传世文献资料关于汉代侯国职官的记载不全面,幸好在出土资料中发现大量汉代候国职官的内容,这使得我们能更进一步认清汉代候国官制本来清晰的面目。从出土资料内容可知,西汉末年东海郡属侯国的职官体系为:相、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行人、门大夫、先马、中庶子共21种。其中,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中庶子皆不见于文献所载之侯国职官系统。这些职官可补阙汉代官制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秀的“度田”实质上是中央与豪强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掀起的一次利益争夺战,其最早源流可追溯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期。通过对“度田”引起的“民变”本质的分析,能进一步了解中央和豪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刘秀对于豪强所采取的抑制态度,从而认识度田对于东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形象网络传播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以其传递速度的迅捷性、传递范围的广泛性、传递内容的海量性而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传播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高校形象网络传播的意义,以及通过网络传播高校形象的一些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郝伟 《滁州师专学报》2013,(5):47-49,58
XM L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库和在网络传输。但是XM L主要适用于文本数据,所以对于图形数据一般是分开传输的,从而改变了传输的统一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像转换的方法,从而实现了图像在XM L中的传输。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近代中国的晚清海关促进汉语学习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赫德、安格联两任总税务司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海关洋员汉语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赫德率先把推进洋员汉语学习作为战略决策,以强制方式在海关推行汉语学习,安格联则较好延续了赫德的做法。海关洋员汉语学习与考试聘用、选拔晋升、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考绩报告等政策制度紧密结合,使汉语学习成为强制性或体制性的需求,具有组织化、制度化的明显特点,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有着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