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蕴涵着更为得天独厚的心理教育因素。魏书生构建了一整套实施心理教育的体系。我们要吸取魏书生心理教育的经验,研究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心理失衡或人格上的偏差,将对他们一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这就要求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潜在心理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做好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1.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影响学科兴趣的因素大致包括学生自身因素、科任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学生对某学…  相似文献   

3.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规律性.同时,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心理的复杂性、多样性.能否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也就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利用.通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我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生在上课时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自尊型心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和爱护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积极地和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刘丹 《文教资料》2014,(4):45-47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拓展文本,优化心理教育;指导写作,融入心理教育;开展活动,促进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他们成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提升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建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注意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注意结合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剖析,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叶发钦 《广西教育》2010,(24):108-109
义务教育阶段的听障学生个别差异很大,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学、心理辅导等途径对听障学生进行教育,既是促进他们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他们教育权利、权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尹彦昌 《教育》2011,(19):55
在班级个体教学中,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为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内在心理层面寻找他们作出行为的支撑点在哪里,探本溯源,从心理层面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尹彦昌 《教育》2011,(7):55-55
在班级个体教学中,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为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内在心理层面寻找他们作出行为的支撑点在哪里,探本溯源,从心理层面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我校心理学教研室申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加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师专学生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培养他们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使他们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技能。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育工作者面对教改和课改新形势,提出了要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的观点。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变得“会学”和“我要学”,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即: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心灵。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心灵面对有思想感情、会进行思维活动、有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教师应研究和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计划、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实现教育目标。要注重研究和了解学生。环境影响与教育条件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其心理的内部矛盾来实现。因…  相似文献   

12.
武昌 《成才之路》2012,(3):55-55
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种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一、急躁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教师与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当前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失衡、焦虑、压抑、紧张、渴望、失控心理,不仅对教师本身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造成了危害,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也造成了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蔡梓勉 《师道》2011,(7):74-75
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要适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积极增强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终有一天要走出校园,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组织教学时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本文从构建良好心理教育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挖掘教材潜在心理教育要素等方面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旺盛时期,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进一步阐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也为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心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保护措施。心理教育是根据心理辅导理论,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体验感受,从而使学生得到感悟和启示,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创造性得到改善和提高,使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对学生知识体系及心理行为体系的塑造过程,很多中国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采用高压式教育,而且不注重学生心理的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充满抵触.其实学生非常渴望教师理解、鼓励他们,这在初中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在高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拥有知识技能和智慧的同时,心理也获得健康的发展。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发展阶段,思维方式和阅历也在不断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减少在升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使他们的心理和知识能力同时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从事着社会上各种职业,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同,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这就需要电大教师在工作中要经常听取学生倾诉,密切与学生的关系,鼓励学生宣泄内心痛苦,缓解心理压力,针对原因进行启发、暗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平衡能力和自我调节各种关系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在重点问题上辅以发现式教育和研究式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要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于一身,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学习境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回归学生主体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