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一位多年的老友,高考考取了地处江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4年的学习生活的历练,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大学教师.工作一年之后的暑假,他回家探亲,我们促膝长谈了足足一天,尤其提到了他的母校.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多年的老友,高考考取了地处江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4年的学习生活的历练,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大学教师.工作一年之后的暑假,他回家探亲,我们促膝长谈了足足一天,尤其提到了他的母校.……  相似文献   

3.
离愁     
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家乡,离开母校,我的心中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离愁。母校的一点一滴涌上心头,感慨万千。这几年虽然短暂,却是我成长中最快乐的几年,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值得我回忆的几年。母校的好老师、好同学陪我度过了几个春秋。敬爱的老师,您慈祥的面容、细心的关怀我会铭记在心;亲爱的同学,还记得吗,语文课上,我们一同思考;音乐课上,我们一同歌唱;体育课上,我们一同做操,一同做游戏,一次次热情的簇拥……一切的一切,我怎能忘怀?离开母校后我们还会相见,友谊之花会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灿烂开放。说离别,离别就在眼前;道再见,再见不会遥远。我…  相似文献   

4.
我自幼喜欢历史源于家庭和初中母校。我父亲是一位仅念过两年私塾的农民,但他就凭这点墨水能够读懂《杨家将》、《三侠剑》、《绿牡丹》等古典小说。至今还记得,儿时的我常趁他不在时偷看书里的插图,书里的古装人物画颇引我好奇。我初中的母校就坐落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我经常和同学到山顶洞遗址去玩。面对琳琅满目的石器、骨器、装饰品等,我充满了好奇心:这些东西是怎样制作的?怎样佩戴?当时教我们历史的老师是个少见的讲课天才,他讲历史能让全班的学生听得发呆,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些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历史。我从小学到初…  相似文献   

5.
暑假期间,南开中学大江文学社部分师生专程到北京走访了校友、作家韦君宜同志.她热情地回顾了南开中学的教育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启蒙和影响,以及南开办学的一些特点,我们听了颇受启发和鼓舞。一提到母校,韦君宜侃侃而谈。她称赞说:“南开办学很有特色,成果也很大,确实把教育办活了!”韦君宜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在南开中学读书.十  相似文献   

6.
“目睹了母校的巨大变化,我思绪万千,没有育才的培养,我们不可能有今天,我感谢母校,我更期盼母校美好的明天,我一定要把我的孙子交给育才培养,继续我们第四代的育才情。”这是我为庆祝母校育才中学建校70周年所写的文稿《祖孙三代育才情》的结束语。转眼十年在母校80周年大庆的日子里,我们家也迎来了喜庆的消息,我的大孙子与育才中学成功签约,将荣幸的成为一名育才学子,承兑了我十年的期盼,将续写我们家四代育才情。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编辑部请我就深化教育改革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我对中学的教育了解不多,很难谈具体的改革意见。但我个人深深感受到中学时代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记得有一次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谈到,他在北京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此我们都有同感。我中学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的贝满女中(现166中学)度过的。几年前,纪念母校建立120周年,不少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写出了对母校发自内心感激之情的文章,叙说母校不仅给他们启蒙的知识,更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现在想来,虽然在旧中国,这些教育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敬业乐群”的校训,毕竟教导我们要永远向上,要爱护集体。中学时代学到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中学时代  相似文献   

8.
走进母校,第一眼就见那棵熟悉的老槐树。槐树老了,老得盘根错节,老得枝叶婆娑。凭它站立的位置,我找到了少年的走廊,青春的花坛。曾撑开一把绿伞,看我们翻动七大洲风云,听我们背诵五千年文明。老槐树上,  相似文献   

9.
毕业     
七月,一天天的临近了,又到了毕业班师生挥手道别的时候。这六年里,大家一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一起感受人生的真、善、美。回顾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有感伤更有留恋;展望未来的岁月,有憧憬也有祝福。毕业时分,你想说些什么?丁远离开母校当然会使我们伤感,但离别后的重逢一定会使我们兴奋不已!再见了,母校!赵扬快要毕业了,我衷心祝福老师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金邵杰虽然我将告别母校,走向中学,可我还忘不了在小学的美好回忆。真舍不得和同学分开,真希望我们上中学时,也能在一起。王歆我们即将离开母校,让我们珍惜现在小学时代的分分秒秒吧!…  相似文献   

10.
近读两篇忆旧短文,感慨良久。 一篇是刚刚辞世的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父,一代科学巨擘钱学森在1982年2月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校庆纪念所写的《回顾与展望》。在回忆55年前的学习情景时,他深情地提到了两位老师:“专业基础课中给我教育最深的是陈石英先生。  相似文献   

11.
母校故事     
听母亲讲,母校迁进了新的校园。一句话激起了我对母校深深的回忆:破旧的校门,低矮的平房,坑坑洼洼的操场,两只缺板少筐的篮球架是校园孤单的“道具”。我儿时的喜怒哀乐全都“装”在了这里。从父亲口中得知:这所小学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也是他的母校,那时的学校更为荒凉,教室是破败不堪的茅草房,教师是村里识字的“先生”,  相似文献   

12.
谢谢您,母校     
亲爱的母校,您就是我的母亲!我不久将要离开您的怀抱,我真想对您说声:“谢谢您,我的母校,我的母亲!”时间像流水般逝去,小学六年级快读完了,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令我深深难忘。母校的老师,是您教会了我读书、写字,教会了我画画、唱歌,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母校的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您是童话中的仙子,您是我们慈祥的母亲!是您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是您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海洋。别了,母校的老师!别了,我亲爱的母亲!母校,我不忍离开您,感谢您在这六年中对我的殷殷教导,感谢您在这六年中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别了,亲爱的老师,亲爱的母…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我们人啊,应该学会感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很多诸如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陌生人。然而,今天,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自考、母校。也许,你不会明白曾经处于迷茫、彷徨之中的我看到“河北师大中文系自考部招生简章”时的心情,那份激动,那份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的感觉,到现在还令我记忆犹新。正是自学考试又让我得以重返知识的海洋,也正是母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母校,也许,我们会在自考的大海中苦苦摸索好长时…  相似文献   

14.
回到十四岁     
大年初二,我接到厦门一中校友会的电话,邀请我参加母校的春节团拜,我高兴极了。实际上我在厦门一中的卵翼下不过蹲伏了2年,2年有忧有虑、有梦想有失败的时光,足以影响我性格的形成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这一天,我如期回到“士别20年”刮目又刮目的母校。意外地人多,来了许多总经理、厅局长、记者及各名流。可是和我同届的校友却几乎找不到,幸而我的语文老师赶来搭救。陈老师是我众多的语文老师中的一个。当时他那样年轻、消瘦,每节课都全力以赴,看他声嘶力竭的样子令人不觉替他捏紧拳头。后来他不教我们语文了,去当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日久之后他班上的同学举止都斯文起来,女同学好矜持好  相似文献   

15.
“从入学开始我就发现,按照学校的教育方式,我不可能成为好学生。”在爱因斯坦去世前一个月,他的母校苏黎世理工大学百年庆典,请他写一篇纪念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吹捧母校,而是批评母校,也批评整个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这段时间我发觉他跟我们特别反抗,说什么都不听,有时候把我和他爸爸气得要命,忍不住要揍他几下,可他下次更不听我们的了。孩子的反抗好像是突然到来的,他以前不是这样的。请问,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对待我的孩子?辽宁抚顺吴丽丽孩子在不同的年龄  相似文献   

17.
正乘坐着时光飞碟,我来到了20年后的母校——贵州省黔西县第二小学。母校的变化可真大啊!来到大门前,以前死气沉沉的大铁门变成了有鲜花围绕的围墙。咦,门在哪儿呢?正当我四处找门时,门卫来到我身边问:"你需要帮忙吗?"我将回到母校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白纸给我,让我把白纸贴在墙上,我照  相似文献   

18.
半份儿礼物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一份儿礼物,可是非同寻常的。好在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 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他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  相似文献   

19.
我曾有个会讲故事的父亲。在童年的夜晚,依偎在父亲怀里的我,贪婪地听着永远听不够的故事。父亲极善模仿,风啸马嘶,秋虫低语,惟妙惟肖。父亲在我心中植下了一粒种子。我曾有位爱讲故事的小学老师。他的语文课由故事串联,在作文课常读自己写的文章给我们听。并没刻意讲写作技巧,但我觉着课堂上的老师会发光,他笔下的文字会唱歌。那粒爸爸植下的种子在悄悄发芽。后来的一切顺理成章,我也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不经意间,生活的洪流裹挟着我走,难以回头。  相似文献   

20.
女儿性格活泼外向,经常一回家就给我讲各种趣事.她在讲的时候,我会放下手中的事认真地听,并作出回应,这是亲子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有一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写得很好,书中提到了不少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我们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什么都不跟父母讲,宁肯跟同学说.其实,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孩子想给你说的时候,你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回应他?是否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