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信堂 《收藏》2012,(3):108-114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中,古玉是一支"潜力股"其收藏与投资前景看好。在此文中,笔者就古玉的市场现状、市场价位和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走出价值错位的认识误区中国玉器文化是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身的本土文化。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能把玉文化演绎得如此精彩绝伦。中国的玉器是极尽工艺之精美,造型之瑰丽...  相似文献   

2.
李维翰 《收藏》2014,(10):94-95
任何收藏品都有珍品、普品、残品之分,占玉也不例外。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些古玉残片(见图)。可能有人对这些残件看不上眼。而我却视其为珍宝。这些古玉残片观之韵味十足.鉴之真实感人,既可细察,亦能上手,尤其是内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虽残但不失古代玉器的典型特质。  相似文献   

3.
古方 《收藏》2008,(2):40-42
随着2008年的来临,各大拍卖公司都在盘点2007年的拍卖状况。这年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可谓多事之秋,整体都受到股市的强烈冲击。但市场是多元的,关键是看谁能把握好风向标。身经百战的艺术品投资经营者们敏锐地察觉到玉器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器的投资与收藏一洗2006年的低靡之态而崭露头角,各大拍卖公司2007年都纷纷新建玉器拍卖专场,苏富比、佳士得、翰海、嘉德、  相似文献   

4.
古玉辨真伪     
胡焕英 《收藏》2011,(7):86-89
玉器的年代是指玉材经人工雕琢成器(包括半成品)的年代,中国的玉器专家们一般都约定俗成认为汉代及其以前雕刻的玉叫做古玉。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只能确定玉材的岩性(矿物组成)和成矿年代,以及成色(形成颜色)、产地、钙化等的原因,而不能测定玉器雕琢的年代,亦即无助于玉器年代的判断。判别真假古玉主要从玉器的表面情况、形制、纹饰、雕工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6.
周南泉 《收藏》2007,(7):104-107
为了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基本情况,提高收藏、鉴赏、断代、辨伪的水平,本刊从本期起,连续选刊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中国古玉概论》的部分章节。期望专家与读者交流的这种方式能对藏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丁哲 《收藏界》2010,(5):43-45
有着近万年璀璨历史的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物中的一个大门类。鱼,是人类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中国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多,鱼类品种格外丰富。远在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以猎鱼为生,鱼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鱼形玉器的历史很久远,属于常见的古玉纹饰和题材,在新石器时代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就有用玉石制作的鱼形佩饰。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15):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目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据介绍,虽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发展,完成了从"神玉"到"王玉",再到"民玉"的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玉器长期仅局限于工艺美术行业之内,加之当代玉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未能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玉雕评论机制。近几年来,当代玉器市场越来越热,成交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大师玉器成为收藏新宠,但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如当代玉器的文化及学术研究不足,批评体系缺失、不能有效引导创作和审美等,这些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9.
古方 《收藏》2007,(11):88-91
一、国外收藏中国古代玉器较多的博物馆主要有哪几个?藏品总体特征如何? 答:国外收藏中国古代玉器较多的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北美的美同和加拿大,古玉藏品均均来自收藏家的捐献,  相似文献   

10.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