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无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背离的现象,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优点很多,比如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影音媒体的应用更使课堂丰富多彩;课件的交互性、直观性、形象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等等。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便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倾向:多媒体教学就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公开课、优质课不能没有课件.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优点很多,比如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影音媒体的应用更使课堂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现在,《纲要》已“试行”六年了,应当以科学态度,认真总结“试行”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里提到的信息技术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推广。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信息时代教师的工作重心。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教材的开放性使师生情感与智慧充分展开成为必要且更具可能性;新课程对教学关系的重建,有利于推助教师教学机智全方位地展开;新课程对学习方式的革新,促使教学机智从重在调控转变为重在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描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机智的内涵拓展与价值提升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和多样化的情境,同时也更需要教学机智的介入与创新.教学机智在新课程中必将迎来更多的挑战,承担更高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育效果价值的过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核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制度是关键。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既然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写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评价是制约课改顺利进行的瓶颈的误识呢?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正确定位,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首要前提是建立民主、平  相似文献   

10.
陶国良 《学子》2013,(9):76-76
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感觉与教师的教学讲解结合起来,从而将教学中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并完全掌握,最终达到把多媒体与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产生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一、多媒体与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意义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同时,素质教育提倡把相关课程完美地整合起来,而"课程整合"是新课改下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研究学,通过文献研究,深刻揭示跨文化企业中,来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之间必然存在管理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协调和冲突。指出跨文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而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对文化冲突的协同。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简要地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师应怎样把握好新课标教材,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高中语文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审美教育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树立语文审美教育新理念,如何利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呢?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使课堂教学发生重大变化,它必然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实现课堂管理的根本转变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课堂管理思想要由"确定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变;课堂管理目标要由"促成程式性问题解决"转向"促进课堂生长";课堂管理方式也要由"控制"转为"交流与沟通";同时,课堂管理也必然由"惩罚"走向"激励".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思想、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资源的利用、业务进修专业水平、道德水平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或无目的的价值判断.文章分析了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改理念下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作风、规范、仪式等精神现象。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新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也就是要重建学校文化。新文化的重建与旧文化习惯之间由于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科目间的概念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引起冲突,认识并消融这种冲突是新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培养初中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养成"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的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文学浩如烟海,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启迪。通过阅读名著,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德育课程观的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对传统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课程的研究范式逐渐从“课程开发范式”走向了“课程理解范式”,这使得课程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对德育课程观的新认识,即德育课程不再是一套外在于师生的强制性的价值规范体系,也不再是一种老师向学生灌输这些价值的过程,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由此不断建构新的道德意义,实现德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理论中基本概念的不清晰导致教学实践出现问题.对"课程"与"教学"、"教育性"与"教学性"、"发展"与"重建"等基本概念需要进行辨误式分析.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改革理论对教学现实的指导作用.同时,新课程改革的理想也遭到教学现实的拷问.秉持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反思实践、修正理论是消弭改革理想和教学现实之间距离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