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国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对于正在转型期的新建地方高校同样具有引领作用。对于新建地方高校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构办学思想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全面建构课程育人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全面建构现代治理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全面建构干部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新冠疫情对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影响的基础上,找到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五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建立健全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四是建设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五是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闭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美育关涉学生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是真正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美育应以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主体性、多层次需要,健全美育制度,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注重课程美育,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建设;丰富美育第二课堂,扩大大学生全面发展实践场域;依托美育项目,搭建大学生全面发展载体平台;利用互联网+美育,拓展大学生全面发展网络空间;畅通家校社美育协同机制,激活大学生全面发展“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述,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群体特征,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个性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指向。践行大学生全面发展内涵,须明确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工具理性逻辑,更应有价值理性意蕴;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想目标,更是一个实践过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量与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班级管理,可从"四个全面"展开:全面建设一个和谐的集体;全面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全面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全面坚持一种发展的信念。以期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未来社会需要“完人”,未来教育培养“完人”。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从“表面到本质”的深刻评价,从“抽象到具体”的目标评价,从“幼儿到高中”的综合评价,从“家庭到教室”的全面评价。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向,是一切为了未来全面发展;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充分、主动、全面发展;功能,是全面开发、全面激励、全面发展;内容,是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标准,是多维、多元、灵活、立体;过程,是全程、全息、动态化;主体,是民主参与、多边互动、内外结合;方法,是多样、灵活、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7.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雨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加强经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加强政治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环境;加强文化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加强生态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的主体——“人”的研究应当超越混沌的整体的状态,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地考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经历两大阶段,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性追求;协调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层次追求;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追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反映出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人的荣辱观具有一致性;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是三大战略举措之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全面深化改革给予了五大启示:一是基本路线不能动摇;二是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坚持;三是人民民主专政不能放弃;四是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五是错误的思想倾向必须予以纠正和改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这五大启示,必将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了这一理论丰富的时代特质,主要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转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整体性范畴是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全面发展要以人的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素质能力可整合为"五角型"结构模式。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髓;专业技能和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外语计算机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六大素质和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理解,阐述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石;高校德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德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把握教育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除包括四个全面协调即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防止质量滑坡;全面协调高等教育的结构,防止学位贬值;全面协调学科专业、校园布局,防止资源浪费;全面协调校、院、系的职权,防止滋生“小作坊”以外,还必须包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高效的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遏制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的下滑,实现对其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提出了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创设“校地结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建立“院系一体”的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系统;构建“双轨同步”的全面质量管理课程结构体系;实行“择优聘任、评聘结合”的师资队伍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学授结合,教考分离”的教学全程管理程式;建立“研教互动”的自我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的伟大革命,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革命性,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从经济维度看,经济体制革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经济条件;从思想维度看,思想革命为全面深化改革厚植思想根基;从历史维度看,社会革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理性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革命性,不仅要认清全面深化改革对完成社会革命的历史意义,也要认识到思想革命和经济体制革命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坚定不移地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发展过程经历了活跃的探索阶段、区域性推进阶段,现在已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要完成三大任务,巩固普及初等教育的成果,提高全民学历层次;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形成全民素质教育观念。最基本的观念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的观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念;终身教育观念;教育消费观念;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