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做好就业准备,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在校大学生也要自觉地、科学地做好就业前准备工作.只有学会正确选择,才能使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安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反思和高校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有关就业能力的理论与模型,进而对就业导向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三准备、两服务"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新兴专业开设、教学改革、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准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准备,即就业前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为解决就业问题而建立的一套就业信息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现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高教论坛》2007,(4):175-177,174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深刻反思自己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目的,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在新形势下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总体难度再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就成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形势政策教育任务。本文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启示,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如何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在仍然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就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材料准备、信息准备及面试准备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及时、有效地传播就业信息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主要从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学校就业服务部门、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媒体、亲朋好友、学校老师等7条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各渠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获取信息的难易度及满意度不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需要正视传播时效、信息内容、传播方向、传播组织、传播媒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拓展传播途径、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实现信息互动、加强信息监管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及时、有效地传播就业信息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主要从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学校就业服务部门、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媒体、亲朋好友、学校老师等7条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各渠道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获取信息的难易度及满意度不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需要正视传播时效、信息内容、传播方向、传播组织、传播媒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拓展传播途径、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实现信息互动、加强信息监管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的大学凭借“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大学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大学越来越关注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构建有特色的培养模式,本文对澳大利亚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这一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相似文献   

11.
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参与志愿服务,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越来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面试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所采用的一种普遍形式,求职面试是每个大学生一生中必须面对的、无法逃避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学生由于对“礼”、“仁”、“信”等隐性知识的缺乏或不重视.以至于有的应聘者功亏一篑,与机遇失之变臂.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2005年夏季人才招聘会将于6月17日至18日在洪山体育馆举行,请你准时参加。”这是近日湖北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为买了“就业服务一卡通”的学生提供的免费招聘信息,“就业服务一卡通”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两年内的往届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目前,已有2万多名学生购买了这种优惠卡。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高校凭借“让大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就业能力”的理念,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大学生)-组织(学校和企业)-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了解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扩大工作范围,应在大学生还未进入实际的求职阶段前,就开始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准备。基于对全国19所高校1608个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在校生的调查数据,从大学在校生就业准备的角度实证分析他们的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结果发现有将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就业的准备不足,有超过41%的大学生对于自己就业的自信不足,有将近80%的学生表示就业压力较大或者很大。这说明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扩大服务范围,将那些不是毕业生的大学生也纳入到常规工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目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表现出主动性不够、资源匮乏等缺点,不利于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拓展视野.在就业信息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具有网络技术、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就业信息资源中心,提高馆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与其他部门加强协作等举措,构建完善的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模式,为大学生就业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17.
选聘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到农村党支部事村委会任职,是我国是我国政治制度下的一项重要改革尝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这项工作既缓解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又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运行,真正实现"就业"和"服务"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商品”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化考验。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为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高校、政府应当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个体——组织——国家”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可就业能力不同于"职业探索期和创立期"的就业能力,而是指在工作中获得和保持新工作的能力。通过比较可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探讨大学理念与就业能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可就业能力的内在关系,并对我国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方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