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正>一堂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结课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教学对象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2.
<正>一堂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结课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教学对象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3.
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便不称其为一堂好课。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故结课技能和导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同样巧妙的结尾也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4.
<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知道,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动形象、立意巧妙的引入设计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华章》2007,(10)
一首优美的乐曲,离不开一段好的"终曲"。好的"终曲"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同样,一堂成功的科学课,也离不开一段好的"终曲"——课尾,好的课尾可以发人深思,引人遐想。综观目前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在"序曲"上往往是"浓墨重彩",而在"终曲"上常常是"轻描淡写",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有时还因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结尾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学生的求知情况,将课的结尾设计得灵活多样、激情激趣,使教师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使新知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  相似文献   

7.
导课是“起调”,结果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因此结果技术和导课技术一样,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一个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精彩结尾会为一堂课的最终完成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果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也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课堂小结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要经历几个教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其中有主有次。然而当教师讲到临近尾声时,学生久坐而易精力困乏时,结尾只有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才能使人一振。将学习思维推向高峰,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设计才更富有艺术性、诱惑力呢?  相似文献   

9.
蒋琳 《湖北教育》2010,(9):39-39
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让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结构严谨有序。  相似文献   

10.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有先声夺人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终曲"。结尾之处的精彩会对学生已经形成的对问题的认识与数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从回归生活、游戏升华、活动升温、新题诱人、动之以情这几个方面来探索结尾精彩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弹好自然课的终曲王栋祥一堂成功的自然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一、结尾归纳,提纲挈领.自然课各知识点比较分散,一般各部分知识点随教学不断板书出现,当课终时,教师应把这...  相似文献   

12.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动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能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能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信息,能让学生尝到掌握知识的愉悦感,还可以通过引导、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展开,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升华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除了讲究"主旋律"的引人入胜外,还得讲究"序曲"的扣人心弦,"终曲"的回味无穷,这样才能进入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奏出和谐、动听的"乐章"."序曲"和"终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它能把学生散乱的精力一下子集中到本课的内容上来,为成功进行本课教学奠定学生在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而精彩的"终曲",可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而在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那么,如何奏出这动听的"序曲"和"终曲"呢?有位青年教师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介绍这"两曲",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4.
每日三问     
曾子曾育"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需"每日三问"。一问今天我的课学生喜欢了没有把课上好,是教师最主要的事情。什么叫"好",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学生喜欢。我总觉得,学生喜欢一堂课,不见得是从开头一直爱到结束的。对学生来说,你这堂课只要有一个地方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或激活了他探索的欲望,或拨动了他的"情"弦,这课便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就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宛转的乐曲,"曲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其"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兴趣盎然或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新课改倡导"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那么在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去实施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引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曲。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吴开宇 《江苏教育》2012,(27):61-62
随堂课俗称"常态课",是课堂最真实的一种呈现。它与展示课或评优课相比,或许不华丽、不完美,也不会从一堂课从头到尾亢奋饱满,引人入胜,甚至可能有瑕疵和硬伤,比如课堂结构的"流水席"、教师的"常识性口误"、学生的"寂寞游离"、师生互动的"水面微波"、课堂环节的"无所经营"等。然而"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即便是名家大师的课,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想来,课有瑕疵才是真,更何况是"随堂"。"随堂课"更有人情味和生命力,它少了很多  相似文献   

19.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善始者众、克终者寡",有好的开头未必有好的结尾,一堂课也是这样.怎样结束一节课,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性一步.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但是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呢?  相似文献   

20.
课的结尾是强化信息传输,促进双边交流,引发认知冲突的思维飞跃。"结尾"的设计与安排,是教学艺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随意性大,科学性低,艺术性差的结课,将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