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派系作为创新网络中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形态普遍存在。探究身陷复杂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如何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0—2015年中国通信行业联盟创新网络,针对当企业面对众多可选择的结派伙伴时如何选择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创新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不同规模下的结派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繁程度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本文从联系程度最密切的联盟团体——派系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探明了企业在何种规模和频繁程度下的结派更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并为我国通信行业联盟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特征,剖析了网络组织企业的创新能力构成,提出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网络资源获取和环境支撑能力,据此构建了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综述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企业创新能力视角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创新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企业视角的评价和以往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网络的系统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创新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网络系统,它是由核心网络系统、支持网络系统和环境网络系统组成,且这三层次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耦合和相互增强的,共同作用于区域创新网络创新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Burgelman提出的公司层次创新能力审计框架作为评价体系,选择四川的一家大型企业作为分析样本,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均适用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企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和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AHP模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Burgelman提出的公司层次创新能力审计框架作为评价体系,选择四川的一家大型企业作为分析样本,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均适用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企业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和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335个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及相关技术,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基于共生理论,检验共生行为在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三个维度与协同创新能力、共生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共生行为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共生行为在网络开放度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用户将成为图书馆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从其现状和问题出发,通过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行为,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研究基于实证问卷,对用户利用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的搜索浏览、内容发布、交互评价、利用吸引等信息行为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改进检索服务、丰富发布内容、搭建交流平台、强化组织揭示是凝聚用户、提升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赵炎  韩笑  栗铮 《科研管理》2019,40(1):61-75
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结盟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企业个体间竞争的模式正在向基于派系间竞争模式转化。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以中国9个高新技术行业2010-2015年联盟创新网络的数据为样本,对联盟网络中的派系类别及派系间联络企业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派系林立程度较大,跨派系融合度较低;研发优势派系、契约式派系及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派系间联络企业负向调节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派系的选择及派系关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手机制造行业三家公司的案例分析,探索了企业如何利用创新网络提高创新活动的绩效。文章研究发现:企业网络能力的强弱会显著影响其创新网络的实力水平,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能力来改变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并提升创新网络的实力,并积极利用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资源以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同时,文章还发现:短期来看企业创新网络实力和其技术能力有相互替代作用;但长期来看,企业技术能力才是取得良好创新绩效的保证。文章在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方面扩展了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巍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94-1101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网络权力根据不同配置依据可分为知识权力与结构权力;企业网络能力可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其构成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39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不同权力配置依据下的企业网络权力与企业网络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网络权力与企业网络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知识权力相较于结构权力,对企业网络权力的影响更大;企业的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也比网络愿景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大。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江  黄学 《科研管理》2015,36(12):9-18
塑造自身创新能力是处于服务经济时代的服务企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要务。在全球化情境之下,基于传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范式构建的静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管理实践。综合运用探索性案例分析、层次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审议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体现了高技术服务企业创新形态的多样性、开发与传递的不可分离性、开发组织的多样性、商业模式的重要性等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高技术服务企业为样本,对指标体系作了分行业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企业的投入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对于其不同的发展状态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惩罚,而激励与惩罚的界限在实际当中不容易界定,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的思想,从奖惩特征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静态评价,进而从模糊奖惩视角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高新技术企业2008-2013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带有模糊奖惩的动态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康健  胡祖光 《科研管理》2014,35(5):19-26
三螺旋模型中的企业维度可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具有不同特征并互动演化的亚类,依据SCP分析范式,在解析"大学—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学—政府—制造业"两个并行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进行理论推演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两个并行互动的创新三螺旋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在理论上丰富三螺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详细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创新生态系统(创新30)的思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迫切需要实证研究对思辨中提出的理念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际检验。建立适用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优化第三代创新政策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创新政策出发,研究创新生态系统评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标等问题,建构了包含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开放性三个维度的创新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007-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增长空间较大,同时也佐证了当前的创新政策亟需转型。第二,近年来我国创新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种群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种群之间协同创新仍动力不足。第三,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改善创新投入与产出比例上尚需调整政策,未来应追求更加广泛的系统开放性。第四,创新政策应注重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可持续创新和开放性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避免因过度引导而产生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畸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庆国  杨薇 《科学学研究》2007,25(4):772-776
以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文化与人格特征两个角度探讨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的频率与意愿。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中创新文化与研发人员自身特征对非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模型,并以杭州、上海、深圳三地的高技术园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外向性和跳槽经历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意愿的主要因素,同时,鼓励创新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但外向性和跳槽经历却不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的主要因素,创新文化环境才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网络能力结构及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刚 《科学学研究》2011,29(3):461-470
 以网络资源观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引入网络能力的概念并研究其结构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认为网络能力可分成战略性的网络规划能力和操作性的网络配置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并构建了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企业大样本数据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知识转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揭示了企业主动管理外部网络的过程和价值获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知识转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揭示其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分析企业的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在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间可调节的中介模式,利用中国218名管理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自助(Bootstrapping)方法,对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中介作用;网络依赖不仅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整体中介模型。这说明网络依赖程度高的个体在积累了足够的商业知识后,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基于上述发现,研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吸收能力和网络依赖的复杂过程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