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学生》2014,(13):18-20
正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于开动脑筋.大儿子与二儿子听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 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于开动脑筋.大儿子与二儿子听了不服气,认为小儿子在说大话.于是小儿子一箭射出,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那位小儿子是怎样射落苹果的吗? 要射掉苹果,常规的思维方式是从“苹果”入手.小儿子注意到苹果在盘子上,如果射落盘子,当然就可以射掉全部苹果了,因此他从“盘子”入手,只用一箭就射落盘子,从而使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个有趣的家庭,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每个人",二儿子叫"任何人",最小的儿子叫"没有人"。一天,父亲从外面归来,带回一个芳香四溢的苹果。老大说:爸爸,把苹果给我吧,我可想吃了。父亲将苹果给  相似文献   

5.
一天,老奶奶去看两个在外生活的儿子。她先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是做蜜饯的,家门口的一大片地上,正晒着各种各样的果脯呢。老奶奶看到儿子又勤劳又快活,很高兴。她问“:儿子啊,你现在最盼望什么?”儿子说“:我最盼望有太阳的好天气,最害怕下雨的坏天气。有了好天气,我的果脯就晒得快啊。”老奶奶离开的时候,说“:儿子啊,我和你一起盼望有太阳的好天气。”接着,老奶奶又去了小儿子家。小儿子是做雨伞的,他正在家里忙着呢。老奶奶问“:儿子啊,你最盼望什么?”小儿子说“:我最盼望下雨的好天气,最害怕有太阳的坏天气。有了天天下雨的好天气,我…  相似文献   

6.
淳茗 《初中生》2010,(9):79-79
从前,有一位老秀才,一生不曾中举。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成事”,小儿子取名“败事”。他认为:“人生功名,就在成败之间尔!”一天,老秀才出门,临走时让妻子督促小孩练习书法.规定大儿子写300个字,小儿子写200+字。  相似文献   

7.
另眼看人生     
有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了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采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兴高采烈,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个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衣袋之前,要先检查一下衣兜有没有洞。同样是丢失了金币,悲观者用它换来了烦恼,乐观者却用它买来了教训。…  相似文献   

8.
飞翔的信念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山坡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很快消失在远处。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牧羊人说。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5,(4)
老姜闲着没事,想起也要关心一下儿子们的学习,于是他问道:“什么叫火?”大儿子随口答道:“能把东西燃烧起来的叫做火。”父亲把目光移向小儿子,小儿子嗫嗫嚅嚅,半天也没答上来。老姜见了很不耐烦,大吼道:“你聋啦?我问你什么叫火!”小儿子哭丧着脸说:“您发脾气时叫火……”什么叫“火”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从小性格内向,所以我对他有点娇惯。可是暑假前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大动干戈。那天,儿子中午放学回来后,我给了他2元钱,让他去买馒头。回来后,剩下的钱还少2角。我问他钱哪儿去了,他支支吾吾地一会儿说掉了,一会儿又说阿姨少找了。我一听,他是在撒谎,便说:“先吃饭,等想起来再告诉妈妈。”下午放学后,儿子拿着收费本一进门就说:“妈,老师让家长签名,老师说一定要签,明天就上交。”我一想,正好借此机会教育他一下,就大声说:“不签,告诉老师爸爸妈妈不在家,没人签名。”儿子一听就急得嚷道:“你明明在家,怎么撒谎说不在家。”“是的,我是…  相似文献   

11.
有首歌里唱道“: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骂。”这里说的骂,其实更多的是批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家长的批评的,但是怎样批评却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我管教孩子喜欢让表扬成为批评的外衣。就拿读外语来说吧,我要求儿子每晚听读3 ̄5遍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我一起听。可是,儿子连着听读两三天,就坚持不下来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过了几天,我一看情况依旧,必须得批评一下了。晚上,儿子来找我给他开电视看,还没等他开口,我就先发制人地问“:儿子,是找妈妈读外语吗?”儿子愣了一下,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我马上对丈夫说“:瞧…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后留给两个儿子的唯一遗产是堂前的两块匾,上面分别写着“学”和“问”二字。大儿子拿走了“学”字匾,二儿子取走了“问”字匾。从此,大儿子只学不问,二儿子只问不学,结果,两人都没有什么成就。这时兄弟俩才明白父亲堂前挂着“学”“问”二字匾的真正含义。于是,只弟俩勤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对方或其他人,终于成为饱学之士。听了这则故事,我感触颇深,学问,学问,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老太呔,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晴天,她担心大儿子伞卖不掉,一到阴雨天,她担心小儿子不能晒盐.成天哭哭啼啼。后来在智者的点拨下,她改变了思维方式,晴天时就想到小儿子能晒盐,下雨天时就想到大儿子能卖伞赚钱,老太太转忧为喜。  相似文献   

14.
不知何时,人们就把“副科”这顶桂冠加在了我和孩子们的头上!宽敞的操场,整齐的校舍,我的孩子们就生活在那里,我的大儿子叫“历史”,二儿子叫“地理”,三儿子叫“生物”,最小的三个孩子叫“体育”、“音乐”、“美术”。孩子们很团结,从不争名夺利。可叫我不省心的是人们对我的孩子很不友好,让我这个当爸爸的操碎了心。一天,大儿子“历史”十分伤感地对我说:“爸爸,我的主人是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我陪伴在她身边足足度过了三个春秋,可她把我放在黑洞洞的‘帐篷’里,拉紧锁链,从不让我出来瞧上她一眼,好心酸哪!”我安慰着儿子,“不要悲观,等…  相似文献   

15.
妈妈老是说:她有三个儿子。一看我纳闷,就对我解释说:我认真、懂事时是"大儿子";生气、跳脚时是"二儿子";可爱、天真时是"小儿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妈妈变成了魔法师——随着我在三个儿子的角色变化,妈妈也会在一瞬间变出不同的脸。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与家教》2004,(10):52
第一句箴言:太好了!”什么是快乐?心理医生做出了精辟的解释:快乐就是“我的思想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玩,公园关门了。大儿子说:太糟了!我一来就关门,怎么这么倒霉!”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小儿子却说:太好了!也许别的地方会更好玩儿!”他跑到小树林里,又抓蛐蛐又看蚂蚁搬家,玩得兴高采烈。两个儿子长大后结婚了,大儿子觉得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处处不如意,最后离婚了;小儿子觉得媳妇又好看又贤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位妈妈说:两个儿子都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呀?”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在很多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金币丢了     
有人去请教他的导师,智者与普通人会有什么不同。他的导师捋了捋胡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去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都给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采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这般高兴,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个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  相似文献   

18.
办年货是年前的一件大事儿,本来想着天气冷,让孩子在家别出去了,可儿子不同意:“往年过春节,都是爸爸妈妈操心买家里的年货,我也是家里的一员,我也能帮忙办年货!” “好,既然要上街办年货,就先列个清单.你看看咱家里还少什么,分分类,列一下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听了我的话,儿子马上拿来纸和笔,一边写一边说:“鱼、肉都买了,我最爱吃的菠菜还没买,算蔬菜类,苹果、橘子、梨算水果类,糖果、饼干算零食类,那鞭炮、烟花算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爱的位置     
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戴在头上歌颂您。"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您,让他们明白,是您在支撑着他们。"  相似文献   

20.
孝子的回报     
于昌伟 《教育导刊》2006,(12):61-61
1.老熊有两个儿子。随着时光的流逝,老熊日渐衰弱,终于病倒在床上。小儿子常常去看父亲,还买了只甲鱼要给老爸补身子。2.大儿子听说弟弟给老爸买了只甲鱼,就跑到老熊那儿说:“爸,听说弟弟给您买了甲鱼,我来帮您煮吧。”3.一会儿,大儿子端着一碗汤来了:“爸,甲鱼烧好了,营养全在汤里,您喝了吧。甲鱼肉没营养,我吃了。”4.老熊沉思片刻,把汤喝了。5.过了几天,老熊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我不行了。为父平生积蓄不多,只有两根金条,本来想分给你们一人一根,不过现在我想……”6.老熊把两根金条从枕下翻出来,说:“你们把它放在一盆水里煮一煮。”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