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地健康发展。一、利用课堂教学氛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造成心理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个体的情绪趋向一致,从而形成某…  相似文献   

2.
学生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而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用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渗透其中,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两健,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一项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健康不仅包含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代小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分析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目的出发,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营造氛围师生共同参与愉悦身心、挖掘教材发挥学生潜能全面发展、运用有效方法体验自我超越、享受失败等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每个机会,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还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健康手段,对身心进行健康培育的一种教育行为。体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是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同时,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视体育活动,重视营养等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健康是心理健全和身体强壮的完美结合,是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综合反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要"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如何把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健康是心理健全和身体强壮的完美结合,是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综合反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要“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如何把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并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拦路虎”。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体育教学能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认知、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完整和谐与统一,使其在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玉翔 《甘肃教育》2005,(10):59-59
高中女生的心理表现出不稳定和不成熟的特征,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心强、容易情绪化。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女生有一些影响体育学习的消极行为和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通过体育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信心等方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例,就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内容中明确指出,"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进行体能练习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通过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4.
安耀东 《考试周刊》2014,(22):106-107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实施良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使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磊 《考试周刊》2014,(5):114-115
<正>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息,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与解决,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9年8月13日,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各科教学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任务.体育教育成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韦光明 《教书育人》2013,(19):20-2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依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研究新世纪中学德育,探索中学德育教育的方法,渗透学校德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普遍要求,又贯穿着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因而  相似文献   

18.
袁铁锋 《考试周刊》2014,(5):113-114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体育教学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为此本文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为高中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