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纵然我失去了一切,我也不能失去对自己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否则,我的生命中就只剩下一堆灰烬了。”也有人说.期待无非就是在“浪费时间”。我则认为,期待是一种信念。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加上至死不渝的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校组织夏令营,师生们登上了一座高山,刚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学生们要下山,带队老师不同意,反而要他们赶快往山上走。结果,他们一鼓作气冒着风雨登上了山顶。傍晚下山的时候,他们发现那条道路被水冲刷过了,路上残留着许多石块、泥沙,而且  相似文献   

4.
换个角度想     
有一天,我遇见一个朋友,向他打招呼,他却不理我,正要埋怨他几句时,冷静一想,也许他刚刚被妈妈骂,或是碰到不如意的事。想着想着气就消了,而且还很同情他呢。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运用正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数不少,学生碰了钉子后往往感叹“山重水复疑无路”,当他把正向思维转变为逆向思维后,就会豁然地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这就是换个方向想问题的妙处。例1 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bc=8,那么++的值()。(A)是正数;(B)是零;(C)是负数;(D)正负不能确定。答案是(C)。下面证明++< 0。因为++== ,所以,要想证明++< 0,只需证明ab+ca+ab< 0。因为abc=8,所以,a,b,c全不为0,从而a2+b2+c2 >0。又(a+b+c)2=a2+b2+c2+2(ab+bc+ca)=0,所以ab+…  相似文献   

6.
换个角度     
阿莫西夫 《高中生》2014,(10):62-63
正罗格来看他爸爸,一半是因为今天是星期天,他爸爸可能不那么忙,另外他想知道是不是一切正常。罗格的爸爸不难找,因为所有和那台巨型计算机蒙绨维克一起工作的人们和他们的家庭都住在地面上。他们自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市,住着能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的人们。周日招待员认识罗格。"要是你想找你爸爸的话,"她说,"他在L走廊。但他现在可能很忙,没空见你。"罗格想,不管怎样都要试一下。走廊里比工作日  相似文献   

7.
换个角度     
换个角度去试试,很多看似不可扭转的事情可能会出现转机;换个角度去感受,人生将会发现另一种美丽。 一天,上帝安排一个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那慢吞吞的速度让这人烦透了,他一边不停地数落着蜗牛,一边无可奈何地走下去。但走着走着,他不再埋怨蜗牛了,因为一路上,他闻到了花草芳香,听到了虫鸣鸟叫,看到了美丽风光。这时,他才悟出,上帝并不是让他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让蜗牛陪着他去散步。  相似文献   

8.
换个角度     
从前,有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儿。画儿画好了,画家把它拿到市场上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相似文献   

9.
10.
<正>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从条件入手,顺着题意一步一步分析,找出条件与结论的内在关系,搭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进而解决问题,我们称之为正向思维.而当正向思维受阻,思维活动进行不下去时,我们则可以改变思维方向,打破常规.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也许转机就会出现,问题随之迎刃而解.下面笔者以自身在一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为例,谈谈如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例1】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使不等  相似文献   

11.
贾宪章 《班主任》2008,(11):28-28
王老师做班主任多年,接待过无数学生家长,有时在教室门口,有时在学生家中,有时则在办公室里……但她从没有注意过自己与家长说话时的方式和语气,也从来没有顾及过家长的内心感受。直到有一次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她作为学生家长到孩子所在学校去与老师面谈。  相似文献   

12.
正每天走在同一条路上,从同一角度观看同一处风景,再美丽的地方有时也会感到视角疲劳。如果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置身其中,从同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无法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许跳出边边框框的束缚之外,才会是最好的选择。拥有百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在其100岁的生日上,向社会递交了破产财产保护申请,为其辉煌的历史画上了句号。这家曾经用胶卷  相似文献   

13.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明达,"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难免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这种限制不可避免的就让偏见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个单元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类题目诸如“小明做套圈游戏,套中小狗得5分,套中小鹿得4分,套中小猴得3分。小明套了三次,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所以课后不免与一起教平行班的同事抱怨,抱怨编书的专家不考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换个角度写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他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另一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打着伞。他想知道这两个梦是否含有深意,就去请算命先生解释。那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16.
徐静 《福建教育》2010,(2):12-13
1.变直接批评为间接批评。班会课上学生聚精会神听讲,突然李明大叫一声:“张华,别看书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他们身上。有经验的王老师朝他们不满地看了一眼。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两个教例: 一位老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提问:“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学生苦思而无人欲答。经老师一番鼓励后,  相似文献   

18.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明达,"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19.
听过这样一则趣闻:有两个基督教徒向牧师询问同一个问题——在祈祷时能否吸烟。A问:“在祈祷时可不可以吸烟?”牧师断然拒绝。B则问:“在吸烟时可不可以祈祷?”牧师十分肯定地说:“当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改变一下提问的角度,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挑山工》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如果教师从正面问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往往很难调动。这时,教师可换一个角度问学生:“‘我’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学生由问题得到暗示,联系上下文一想,不难发现句中的“它”既是指那幅画,又是指那种不断攀登的精神。再如,教《捞铁牛》一课时,教师不是问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工作,而是这样提问:“只要哪一项准备工作没做好,铁牛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