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单方面条约",此时正值一战的欧洲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不同的态度。作为日本经营远东地区强有力对手的俄国,自日俄战争惨败之后,奉行联日侵华政策,在悉知日本要求后,采取牺牲中国、讨好日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不仅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日本社会中还存在着针对女性的大量词汇。从报纸中该类词汇的使用频率,可以体察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真实社会地位。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词汇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章从复合词——"男性""女性"构成的复合词——在日本报纸上的使用频率,分析当今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隋唐文化特别是宋文化对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在"嵇康之死"这个现象本身,比对各种记载"嵇康之死"的史料,探求嵇康面对死亡态度何以从容不迫的原因,最终归结出"嵇康之死"于嵇康形象的升华意义。  相似文献   

4.
《名媛诗话》收录了许多反映"妇德"内容的清代女性文人的诗文、事迹,本文通过对此记载进行分类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诗歌、事迹以及她们对于"贞节"的评判进行论述,来管窥整个清代女性整体对于"贞节"观念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5.
陈福康教授的《日本汉文学史》是中国人撰著的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汉文学发展史的著作,是考察日本这个暧昧邻邦的一部良史。而所谓良史,主要体现在"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材料搜集与使用以及"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态度上。《日本汉文学史》做到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较好的统一,是域外汉籍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伊豆的舞女》中,天真清纯的舞女"薰子"与主人公"我"演绎了美好朦胧的恋情。笔者立足于"我"、薰子以及其他巡游艺人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人、对生活的态度观察,剖析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的妇女观是在对中国历来女性"不净观"的批判和对封建"贞洁观"的鞭笞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倡导女性思想的解放、宣扬女性的性独立,确立"女性本位"的妇女观;另一方面,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又提出了女性解放的渐进性,这无疑具有更长远、更理性的眼光。  相似文献   

8.
日本茶道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文化名片之一。从室町时代茶道萌芽期到明治维新时期,茶道人口绝大多数为男性。但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茶道人口发生了极大的男女逆转。女性成为了从事茶道文化活动的主力。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的分析,阐明了"家庭的战后体制",即大量家庭主妇的出现和少子化的现象以及"茶道是综合文化"这一理论的确立,是战后日本女性成为茶道人口主力的关键因素;茶道为这些女性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人生价值,而这些女性为茶道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宋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同时也是婚姻悲剧。首先宋江对于女性的态度并非排斥,杀惜、杀刘高之妻不能说明宋江对于女性的一般态度;其次宋江与李师师等人的交往及其行为也证明了宋江是"食色"的凡人,而非超人;宋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婚姻方面有着自己的理想,即"封妻荫子",作为妻子的角色,在宋江来看,当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宋江之死,在宣告政治命运终结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婚姻悲剧的酿成。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的态度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文化、历史等原因之外,宗教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宗教基本肯定人的价值,人生观基本上是入世的,力求在今世做出一番事业,对死后的情景则不感兴趣,对鬼神也比较惧怕,敬而远之,因而生离死别和慨叹生命的短暂常用来入诗,成为主题。而后者则受基督教的影响,"原罪——赎罪——死亡——永生"等观念深深地渗入人的生命意识中,他们认为能赎去原罪,死后升入天堂,与主在一起才是真正和永久的幸福,因而对死亡怀抱豁达和向往的态度,常有一种"美化死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小说通过主人公哈里遭遇的不幸,意识到死亡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对哈里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的阐释,提醒人们要珍视生命,不要虚度光阴,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去发现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充斥着作者对女人的理解和怜悯。在这个悲剧的"生死场"上,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女人在这个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女性学角度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刘琪 《林区教学》2012,(10):74-75
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对待"忠孝"观的态度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但是如果适当的进行运用,"忠孝"还是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且它对两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良性发展都有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蝇王》被认为是男性文本的代表作,而戈尔丁则是男性话语的代言人。从立意主题和人物刻画两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发现,作者并非"菲勒斯中心文化观"的支持者,相反,他对这种文化观持怀疑态度;女性角色的缺失并不是对女性的否定和忽视,这种缺失凸显了女性在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女性语可以说是日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色。日语中女性语的存在决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从本质上说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及变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整理以往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关系密切。从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者为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作努力的回顾与评论中,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以先进的日本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者的日本观、对日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并不矛盾。这一点,对于"中国人对日态度"研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日本女作家以其饱满的创作热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于日本坛,大有复兴平安时代女作家鼎盛繁荣局面的趋势。章从女作家作品中常见的死亡主题出发,挖掘死亡蕴涵的化和审美意义。死亡母题一方面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女性对爱与性,死亡与生命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叶凡 《家长》2012,(12):6-9
几年前,一本名为《死亡笔记》的日本漫画引起了国内社会的普遍忧虑。它在风靡校园的同时,其主要道具"死亡笔记本"也受到了不少中小学生的热捧,对谁不满,就将谁的名字写在上面诅咒。据媒体报道,只因与同学争吵了几句,长沙市某重点中学的初二女生婷婷就悄悄地掏出随身携带的"死亡笔记本",咬牙切齿地写道:"××将于中秋节遭遇车祸,被撞5次,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19.
老船夫是沈从文笔下所塑造的"乡下人"的典型之一,他阅尽人事、饱经风霜、淳朴宽厚、认真执著。在他身上体现了沈从文对农人、士兵的那份爱,也反映了沈从文这个自称"乡下人"的作家对人生的态度,寄寓他深深的"乡下人"情结。老船夫是"善"的化身,但他最终走向死亡,我们应从中读出作品背后作者深层次的文化忧虑与悲怆,以及对新生代人物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李婷 《考试周刊》2011,(31):220-221
明治时期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在这期间,受欧美自由民权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们,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女性问题的著作,提出了一些有关于女性问题的进步学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良妻贤母主义"学说,但是,这一学说并非是启蒙思想家们站在女性立场上,为女性解放而提出的学说,它背后实际上仍然隐藏着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