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张永涛 《文教资料》2012,(17):164-165
就业能力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通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结合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重点阐述高校通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探寻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严重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其构成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的具体措施: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实现教育与市场的全方位无缝对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科学地设置专业、选择课程;强化高校的教育功能,重视通识教育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避免大学生就业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张宁 《文教资料》2011,(26):185-187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符合当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本文分析通识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探讨通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别,高校类型、地域、专业设置、性别、薪酬等因素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使本科教育尽可能通识化;优化专业结构,发挥专业在高校和社会间的桥梁作用;宏观上引导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地区之间合理择业;政府干预性别就业;"因地治学",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等有助于解决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专业差别,高校类型、地域、专业设置、性别、薪酬等因素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使本科教育尽可能通识化;优化专业结构,发挥专业在高校和社会间的桥梁作用;宏观上引导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地区之间合理择业;政府干预性别就业;"因地治学",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等有助于解决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表明,如何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识教育既重视教学内容的建设,又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社会发展对通识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既要求学生会做事,又要求学生会做人。从通识教育视界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有利于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有利于学生与社会无缝对接。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找准人才培养的差距,达到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也称博雅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与通融识见。文学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辅助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形势下,多元文化之间冲突碰撞愈发激烈,通识教育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创建了许多平台,我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漠视,则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美国高校尤其是哈佛大学施行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改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成功之处、中国通识教育改革借鉴路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王雪飞  陈巍  蒋伟 《江苏高教》2020,(7):107-111
大学工科教育既要着眼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知识技能教育,这种情况制约了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工科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高校应通过大力推进通识课教育以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健全工科大学生的人格和自由品质,增强应对专业技能领域之外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关系: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培养模式则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分类,在分析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出了设立通识教育纸质图书资源共享空间、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基地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角度,试就高校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做一探讨,希望能推进高校环境通识教育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萍 《惠州学院学报》2009,29(5):102-105
通识教育已成为众多高校探索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各高校藉此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交际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在通识教育中的培养普遍较为缺乏。文章通过建立良好的通识教育机制,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交际能力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发展,大学生就业困境以日益多样化的形式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是体现学科分化和综合、超越片面的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的学术化教育;应以人性的自由发展为价值取向,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农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金融海啸”和“就业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尽可能给诸多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一个共同的公平的起跑线;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坚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接。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与通识教育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重要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活动中心,文章分析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高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通识教育与批判性思维关系入手,探讨将批判性思维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途径,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高校通识教育中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