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的烂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导入作为项教学艺术,它是教学环节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标志,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生搬硬套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知识提高自己。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激励学生创作美德、挖掘学生研学激情和拓展学生健康成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秀 《宁夏教育》2010,(12):31-31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早在1910年,教育家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后记。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新课程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三心二意"教语文,本意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一份心思,顾及得多一些,考虑的周密点。  相似文献   

5.
最近参加一次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谈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有老师说,教师的备课,有"有形"的,还有"无形"的。话题是由我去年的一  相似文献   

6.
蔡文珊 《师道》2008,(1):19-20
“后进学生”问题可以说是教师工作中不容回避的困难,尤其是学习与行为“双差”的后进学生。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也是最难啃的骨头”。所以通常“后进学生”往往成了被人冷落被人嘲笑的群体。爱的阳光照不到,表扬与赏识对他们来说成了稀缺资源,批评、讽刺、惩罚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于是,在优等生眼中他们成了“笨蛋”,  相似文献   

7.
朱建华 《教育现代化》2005,(12):100-101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认知的前提能力,情感的前提特征,教学的质,对学生学习达成度的影响分别占50%、25%、25%,被称为教学的三大变量。而认知的前提能力则是最重要的教学变量。过去我们在教学研究中主要的问题是只重视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前提”,这无疑是一大失误。认知前提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课内与课外学习两条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应提倡学生在浩瀚如烟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着重于博览群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须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多读一些书。”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能够将教学语言的丰富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进程有时很难预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备课计划中预期的设计呈现他们的反应,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中面对许多“意外”。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呢?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班集体建设时强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教师不应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应是以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团队,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教师的付出,更多的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创建班集体。因此,实施这些构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人”。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推行探究式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一、"类比——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注意问题设计的结构具体性,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类比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密 《吉林教育》2007,(1):40-41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而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个体在研究、交流、互动中,产生思想碰撞,进发灵感的“火花”.进而使教师个体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形成最佳备课方案。但是,长期以来.在集体备课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一直制约着集体备课质量。为此,我县在集体备课工作中,提出了“五步”备课模式。这一备课模式的实施,使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使我县中小学集体备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益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吃透教材,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吃透学生,了解学生们头脑中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反思;而学生的“学后记”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内在需要的有效载体。运用“学后记”,反思学生学习兴趣;反思学生创造性思维;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鹏 《宁夏教育》2000,(1):51-51
“双轨道”备课是从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角度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一改以往教案只备教师的“单系”活动过程,为兼备师生的“双系”活动过程。教案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既备教师的教法,又备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体现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不管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备课多么深思熟虑、精雕细琢,都难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事与愿违,甚至失误和疏漏的情况。如能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后的感受、学生的反映等及时整理在教案的课后记中,并认真加以研究,作为日后改进教学的借鉴,就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所以,记好课后记是教学中的再备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写好课后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大多数教师大都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备课”上,为了从繁重的“备课”负担中解脱出来,广大教师采用了各种方法,简单归纳为一句话:形式上是“抄”,实质上是“不动脑”,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这种备课已成为广大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据我了解,现在教师备课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相似文献   

17.
1.记成功的经验。每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总会发现有成功之处,如果记录下来,定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2.记失败的原因。“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若能记下些失败的教训,并寻找失败的原因,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记教学的应变。教学应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后教师  相似文献   

18.
赵伟  詹华如 《教书育人》2004,(5M):49-4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对课外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科学总结。他认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有益补充,它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并在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和激发灵感,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授学生以渔     
杜桂芹 《成才之路》2011,(11):29-2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之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受益终身。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授人以渔,终身之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创新教学过程、革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心得,是指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并将心得记下来。写教学后记,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又是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