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基于工具理性主义的专业发展将教师作为一个技术人看待,遮蔽了教师作为情感人,心理人与社会人的完整人性。教师人生成长则关注教师完整生命优化,实现为人与为师的统一,关照教师人生发展的全程。人生成长的过程是主体生命机体与精神世界优化与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理想、理念、素养、自我与外境"的系统优化历程,最终通过教师每日的行为活动来实现。"身心、生活、教学、学习、研究、交流、资源,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八大活动,也是重要的路径。这展露为一种系统性、主体性、生态性的成长模式,可谓名为"全景式"教师人生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玲 《中国教师》2014,(3):60-62
<正>"教育这个领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生命去进入的。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1]近年来,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关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也引发了教师发展的"工具化"、"技术化"乃至"功利化"的倾向。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强化生命教育意识,是走出教师专业发展桎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命课程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基础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进而提升其生命高度。新教育实验尊重个体的生命成长,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个性化课程,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和主要内容,强调共同体及其愿景的价值,致力于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将教师成长作为逻辑起点,构建“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引导教师在增强职业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之美、自由之美和超越之美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诠释。从美的尺度出发,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性与意义性双向成长之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存储性和生成性互动发展之美,释放教师专业成长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共同活力之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个体教育意识的觉醒,即个体对自我教育生涯的整体性反思与觉悟;教师专业成长是理性的事业,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信仰理性、认知理性"的形成与发展;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反思与专业成长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过度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往往会产生"生命边缘化"危机,表现为专业发展的功利化与工具化、教师学习权的异化、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忽视。教师自觉是对内在精神和意志的呼唤,也是助力专业发展回归到生命本真的关键,其最高境界为生命自觉。从"专业发展"转向"生命自觉"是教师成长的理想走向,需要政府和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教师自己也需唤醒生命意识,主动生成发展热情,在超越生命的过程中创造幸福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人学,教师为人师。人之师具有属人性、为人性和人为性三个特性。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生命成长经由依于生命、向着生命和超越生命三个阶段。依于生命,教师具有了生命之根,是教学原力的处所;向着生命,教师的教学不仅内含教者的生命世界,更指向学者向学的生命体,是教师成长的旨归所在;超越生命,即达教师生命的最高境界。教师应在无限开放的空间里围绕教学主体构建一个教学不再分离,师生间充满相遇与思想碰撞,超越了现实的生命、朝向生命共通体与教学共同体融通的自由通达之境。  相似文献   

8.
圣化的教师形象,疲倦、衰竭的职业倦怠征候,单调、重复、低下的生活质量是教师职场中发展的现实。由此出发,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阐释教师成长的意蕴。从关注教师是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关注教师是一个完整生命个体来探讨教师的成长:祛魅——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满足教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引领教师获得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陈威 《教育探索》2012,(1):111-113
教师成长的生命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并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生命意义的实现路径包括唤醒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体验教师职业生活的意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境界等.  相似文献   

10.
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不是未来教师发展的唯一方向,教师的发展必然走向专业自觉和专业的全面回归。要关注教师作为具体而丰富的个体,强调个体生命发展的整体性,走"觉者为师"的发展之路。只有教师拥有发展的生命自觉、道德自觉和专业自觉,才配享"觉者之师"的幸福。把教师的发展引入幸福自觉的轨道,是走出教师发展专业化困境与危机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性向是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心理与素质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领域,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从总体上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在历史上影响一直很大,表现在专业发展的内容方面,强调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增加以及技能的提高,而对于教师素质结构中涉及人格特征等深层内容则有所忽视。应加强对教师专业性向的研究,以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杨骞 《教育科学》2007,23(3):54-57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人格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方教育极为关注的话题,它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涵。当前,日渐明朗的教师专业化趋势凸显了对教师人格予以重新审视的必要性。教师人格是教师专业化不能忽视的维度,教师专业化不仅反衬了传统教师人格要求存在的不足,也对现时代的教师人格赋予了新的精神意蕴:专业特有的责任意识,批判和创新精神,权利和自主意识,对话与合作观念。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9,(36)
September 10, Wednesday Cloudy It's Teachers' Day today. In the morning a celebration meeting was held in our school. At the meeting the advanced teachers were praised and those who had  相似文献   

15.
浅谈师德     
伟大导师列宁对于教师劳动决定学校办学性质和方向曾十分精辟地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良好愿望决定的,不是由学生委员会决议决定的,也不是教学大纲等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同样,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6.
优化教师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的核心和价值取向。在区域教师教育工作中,应始终贯穿研训一体、校本研修、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注重内涵,积极探索远程研训,着力开发研训专题,扎实推进教师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专业化是当前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优化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良好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等问题是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对新教学观念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多层次认识,并最终外显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现实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外影响因素。通过对在职教师和在读师范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可理解性和合理性的认同度较高,对有效性的认同度较低,教师原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评价制度是影响教师观念转变的两大主要因素。教师普遍认可信息技术给实际教学带来重大变革,对教学观念转变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设计和自身专业发展中却不能较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师教育和培训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网络集体备课和课题研讨等方式反思教学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