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让孩子们将自己所见、所感通过色彩表现出来,有助于孩子体验到世界的纷繁复杂,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主题,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然景物。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玩色彩游戏、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帮助幼儿欣赏名家名画等方式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2.
于迎芳 《考试周刊》2014,(19):186-186
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力,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玩色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他们喜欢的美术活动形式,会使幼儿有不一般的绘画体验,鲜明的色彩变化将强化幼儿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还将为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儿绘画色彩具有发展阶段性、主观倾向性、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这些绘画特点,教师对幼儿绘画色彩的指导可以让幼儿多感受色彩的丰富性,从欣赏的角度引导幼儿关注色彩的应用。通过生活素材让幼儿感受色彩的重要性,能大胆、自如的运用色彩。  相似文献   

4.
胡慧芳 《快乐阅读》2011,(22):101-102
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幼儿绘画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引导幼儿大胆的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初步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其绘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色彩在孩子的心目中蕴涵着极强的生命力。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认识颜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自主性绘画研究中加强了幼儿对色彩认识的教学。从认识多种颜色人手。我们发现部分幼儿精细分辨蓝色和绿色时有混淆现象,而蓝色本身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没有明显的物质载体,所以,中班幼儿对蓝色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决定通过系列蓝色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色彩和运用有彩.  相似文献   

6.
严天筱 《辅导员》2011,(3):53-54
众所周知,绘画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形式语言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活动。通过绘画教学不仅能使幼儿学到必要的绘画技能,而且能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探究性绘画教学活动是在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充分运用“绘画语言”,将美丽的遐想、真诚的心愿自主地表现出来,以发展幼儿探究、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是幼儿真正“动起来”的实践活动。我园自开展探究性幼儿美术教学研究以来,总结多年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绘画应该是儿童自由探索和表现世界、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活动。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自由自主表现;二是启发幼儿审美和创造;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10.
幼儿各阶段绘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学习绘画的出发点,应建立在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学会运用笔及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幼儿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小孩子喜欢涂涂画画,是他们的天性。幼儿进行绘画,认识了周围世界、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抒发了幼儿的感情、展现了幼儿的生活景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培养、情感的健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燕 《学子》2014,(12):93-93
幼儿对色彩有天生的敏感,而绘画又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将会用手中那支“神奇”的笔,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地上、纸上、墙上,无规则地乱涂乱画,喜欢用天真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认识、探索这个世界,直观形象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可见,绘画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的内心,有重点地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怎么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幼儿绘画是幼儿亲手拿笔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情感。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美术教学就是按照幼儿不同绘画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在美术  相似文献   

14.
沈烨 《学子》2013,(6):38-39
小班幼儿儿童画分析:儿童画是孩子们在自己的童心世界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5岁左右,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在自己的直观感受支配下进行作画,在儿童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真的、跳跃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习惯,他们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画笔表现出来,经过对本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分析,大部分幼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抓住语言发展这一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乃至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绘画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深受幼儿的喜爱,有助于幼儿语言教育质量的提高。把绘画应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教师与幼儿在绘画中进行语言交流,教师及时记录与分析幼儿讲述绘画时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傅珠球 《考试周刊》2012,(28):184-184
在教幼儿绘画时,不要规定过死,只要能更快、更好、更易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美术课的目的和要求就行。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天真而又好奇,儿童绘画具有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既有它自身的任务,又承载着其他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任务。只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条件,正确处理绘画表现和绘画技巧的关系,采取有效的形式,就能最大限度的完成绘画的双重任务,又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绘画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涂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可视形象的美术活动。幼儿可以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绘画在幼儿园深受大部分幼儿的喜爱,然而,个性差异导致有些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障碍,也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费敏华 《时代教育》2012,(18):95+94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弗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幼儿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中反映出来的。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能客观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进而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20.
儿童绘画具有二维的平面化特点,但这种二维是重叠的二维,即其形式虽是二维,但其内容却是超时空、多视点的,表现出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见的多维性,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丰富感受,是儿童天马行空的想像与随心所欲的表现结果.通过对比正常普通绘画教学与依据幼儿绘画多维空间表现特点实施的教学实验干预,本研究发现成熟和教育都是影响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儿童的知觉水平、情感体验、老师创设的自由表达环境、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与策略等.为促进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激活幼儿与绘画主题相关的经验,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材料调动幼儿一切感官,挖掘其艺术直觉,应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情趣,应多让幼儿欣赏现代艺术作品,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作品的相似之处,增强他们自我表达与表现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