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余体育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保障.本研究从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主观认识和参与程度,以及影响学生体质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维度出发,探讨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对我校 1- 3年级的近 5 0 0名女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我校课余体育的管理现状及学生从事课余体育的行为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的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课余体育的认识出发,结合民办高校课余体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民办高校体育应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制约因素,为正确引导他们科学健身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缺乏合理的安排,在课余体育生活的动机上男女生有别,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时间、老师指导等,不少大学生还缺乏科学锻炼的方法和知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必要的场地器材、没有锻炼时间、没有掌握锻炼方法、无人组织或指导等是影响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大学1000名大学生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运动项目的选择、投入的时间和频度以及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开展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探求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校98级学生的跟踪问卷调查,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因学习任务重而没有锻炼时间,体育设施不足,组织不善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的课余体育锻炼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以保证大学高年级体育锻炼的延续和大学体育的完整,实现终身体育中的学校体育向社会化体育过渡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潘爱琴 《文教资料》2009,(5):203-204
大学课余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如何引导大学生过好课余生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课余体育锻炼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 ,调查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及相关因素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和改进课余锻炼的管理和指导 ,加速全民健身纲要在高校的实施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京市普通高校三四年级男女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得知男女大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时都有强身健体、娱乐消遣的动机,男生主要需求“消遣”,女生主要需求“美体”;在男女大学生钟情于有组织的或半组织的课余体育锻炼形式中,男生更需求“自由活动”,女生更需求“俱乐部”;男女大学生课余活动内容需求与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男生趋向于需求“竞争性”、“激烈性”项目,女生趋向于需求“活跃性”、“协调性”的项目;学习压力、场地器材影响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但男生更表现为“自身思想”原因,女生对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需求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我国高校课余体育发展现状,课余体育与经济,现代生活方式,现代教育,现代体育的依存关系及课余体育俱乐部-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的新走向,阐述了对待高校课余体育建设必需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着重谈了以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建设我国高校课余体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课余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张家口师专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日益增多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余的体育运动中,为此,章提出了预访课余运动损伤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省10余所大学的200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辽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广,但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的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特征.场地器材缺乏、学习任务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且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采用宏观与微观、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体育实践行为对促进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影响,使之在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总习惯将课余体育看作是学校校园内的体育,在这种狭隘的体育观念的影响下,课余体育活动总是将学生局限在校园内,使课余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生活体育之间出现断层,致使它们在目标、形式、内容上脱节.现代教育体制和培养目标呼唤高校体育的改革与社会接轨,最终实现体育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校园体育文化与课余体育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校园体育化及其特点的分析,阐述了校园体育化与课余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构建校园体育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如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旨在进一步搞好高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今后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邢台学院学生参加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体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有待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等方面。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林秀端 《考试周刊》2015,(25):100-101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在长期锻炼中体验到乐趣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现在各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基本上以运动队的形式出现,以参加市、区运动会为主要目的,并没有对学生起到长期锻炼的作用,更不用说达到终身体育的作用。如何组织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是值得体育工作者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