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故乡的炊烟     
生活在城市,远离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说红砖蓝瓦其实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日晒,瓦的颜  相似文献   

2.
樟树     
正在不经意时,我的眼前总飘过一个绿色的身影,是那么高大。我揉了揉眼睛,慢慢地想起了老家,想到了它。这棵樟树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我的童年中扎根生长了。老家的屋子是砖瓦房,红砖、白砖、蓝砖、紫砖,如一匹雪白的布上打了许多补丁,五颜六色。我的窗边默默地生长着一棵樟树。当我醒来时,它在一旁向我问好;当我入睡时,它便在那头对我说晚安。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3.
请叫我多拉     
我蹲守在红砖绿瓦的庙门外,静静地看着跪在蒲团上的老婆婆。她口中似乎一直念念有词,可我听不清她到底在说些什么,隐约听到一句:一定保佑我  相似文献   

4.
<正>小村的炊烟,飘着柴草的味道。无风的时候,那淡蓝色的炊烟,静静地向上升起,然后慢慢地在空中散开,融入一片白云,或让一两只翱翔的苍鹰衔着飞向远方。炊烟升起了小村鲜活的生命。看到炊烟,我就心潮澎湃,就会莫名地激动,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那魂牵梦萦的童年,回到生我养我的小村。淡蓝色的炊烟,让我想起了慈祥的奶奶。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奶奶坐在门口那块白石台上,讲着那些讲了几百遍也讲不腻的老掉牙的故事,但在我  相似文献   

5.
工作之余,偶一抬头,办公楼前排平房里的那缕缕炊烟又升起来了,哦,又到吃饭的时间了吧! 蓦地就想起了周杰伦的那句歌词: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只是对我而言,这袅袅炊烟并不“隔江千万里”。然而尽管它就在眼前.却又令我觉得那么遥远——那是儿时的缕缕炊烟。  相似文献   

6.
四年以后,当我要提笔给你们写点什么时,我想起了在那个古朴的红砖教学楼里度过的高三生涯。脑中的记忆会慢慢褪色,但是对于曾经身处其中的我和现在身处其中的  相似文献   

7.
瓦上的猫步     
<正>对于瓦,这种飞快地进入过去时态的事物我唯有怀念。瓦和瓦上的轻雾、炊烟。雨敲打瓦面的淅沥。“檐溜”自瓦上滑落的滴答。越过瓦面生长的芭蕉叶。从瓦上轻轻踏过的猫步。抛上瓦顶的我那些换掉的乳牙。瓦上的乡愁。时光苍茫,星光昏暗,而我,一回眸就从那片瓦面  相似文献   

8.
我在中山大学读过书,说来惭愧,不是读大学,是读小学—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孩提眼中的中大,是个宽阔无边的大乐园。上世纪50年代中的中山大学,没有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高楼大厦,较多的是名教授们住的红砖绿瓦小洋楼,教职工大多住绿荫环绕的黄墙黑瓦小平房,校园里草木扶疏、郁郁葱葱,还有很多荒野树林,有一个有名的故事片就把它当成原始森林在此拍摄,放映后谁也看不出这是中大,说是海南岛谁都信。我读的小学在大门右侧不远处,主体是一栋两层楼房,同样是红砖绿瓦,典型的中大风格。小学没有操场,我们的早操、课间操全在旁边一个很大的蒲桃树林里…  相似文献   

9.
身处繁华喧嚣的都市,时常会想起乡村那青草里的童年。记忆深处那鲜嫩的草,染绿了童年,变成了母亲的炊烟,就像一部老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上演。  相似文献   

10.
致母亲     
1.想起母亲.我在他乡的黄昏里写下歪歪斜斜的诗行.芬芳的墨迹,恰如母亲在故乡的天空里升起的淡蓝的炊烟。  相似文献   

11.
身处繁华喧嚣的都市,时常会想起乡村那青草里的童年。 记忆深处那鲜嫩的草,染绿了童年,变成了母亲的炊烟,就像一部老电影在我的脑海里上演。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读书的女儿突然抬起头来问:瓦是什么样子的?我有些惊讶,奇怪女儿怎么会不知道瓦的形状。但随即就醒悟过来,城市里现在高楼大厦是不用瓦的,瓦在农村。于是双休日我带女儿回了趟农村老家,想让她见识见识什么是瓦。但我失望了。农村里到处都是平房,还有许多两层三层的小楼,全用水泥墁顶(方便晒粮食)。父亲说,现在盖房子已没有人用瓦,连砖瓦厂都只烧砖不再烧瓦了。想起小时候见过的瓦。瓦分大瓦和小瓦,小瓦看上去造型简单,是一种弧形的灰色陶片,约30厘米长宽,苫顶时交错成行放置,形成瓦垄,讲究的人家在檐水处还要放上锲着花纹的瓦当。屋子盖…  相似文献   

13.
孩提时,母亲常对我说,迷路了就朝着炊烟飘起的地方走,这样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年幼的我并不懂得母亲的话。可有一次我真的在野外迷路了,于是我按照母亲的话,朝着炊烟飘起的地方走去,结果被一位和母亲一样慈祥的大娘送回了家。从那时起,炊烟就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瓦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相似文献   

15.
乡村的瓦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炊烟     
一提起老家,就想起老家的炊烟,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见证了老家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在我小的时侯,我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住了一段时间,老家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炕,做饭用的是土炉灶,烧的是柴草。  相似文献   

17.
九片之瓦     
冯杰 《中学生博览》2023,(35):24-26
<正>第一片瓦脸乡村的瓦大多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词只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  相似文献   

18.
乡村的瓦     
①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相似文献   

19.
同桌的她们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在我不算光彩的初中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就是在初中3年中,我走过了4个班,同桌换了一个又一个。在这个相似的夏天里,想起了那些曾经和我在一起“作战”的女同桌。  相似文献   

20.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我也是偶尔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同桌的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