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勃朗特三姐妹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艾格尼斯·格雷》中所塑造的三位女主人公简·爱、凯瑟琳和艾格尼斯·格雷在成长环境、性格形成、爱情认识和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反映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活的社会现实。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自食其力的精神,对当代女性的自我认知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和"三恋"虽是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却有着共通之处。"三恋"作者王安忆对《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推崇是真实而具体的,两部作品共同表现出超时空的爱情理念。  相似文献   

3.
吴丽 《文教资料》2007,(27):16-17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两部杰作。由于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性,批评界曾从多个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本论文尝试从体裁特征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的表达方式与主题深度,对《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1818——1855)和艾米莉(1818——1848)化名出版了两部不同寻常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出于两个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青年妇女的手笔(她们都采用两个男性的名子:Gutter Bell,Ellis Bell做笔名)。这亲姐妹的两部作品问世之后,命运大不相同。《简·爱》立即受到热情的欢迎,十月份问世当年就再版。可是《呼啸山庄》一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其中有一些说得非常刻薄:“是哪一个人会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1848)“糟塌自己的才华,写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荒唐的恶梦”(1877);  相似文献   

5.
安淇 《中学生英语》2016,(6):119-120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兼诗人,《呼啸山庄》是其发表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希克利和卡瑟琳的爱情悲剧,展现了轰轰烈烈的爱、深入骨髓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残酷无情的报复。1.《呼啸山庄》国内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呼啸山庄》付梓出版之后,批评声音此起彼伏。20世纪初,文学批评家才开始挖掘其文学价值。1926年Charles Percy Sanger发表论文《呼啸山庄的结构》,成为《呼啸山庄》研究的开山之作。英国批评家阿诺德·凯特尔甚至称其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作品。此后研究者运用  相似文献   

6.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二十世纪以来,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重新解读《简·爱》,探讨造成筒·爱和罗切斯特爱情曲折艰辛的真正原因,以期对《简·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勃朗台姐妹     
1847年,英国文坛突然涌出三位引人注目的作家: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她们创作的《简·爱》、《呼啸山庄》、《安格妮丝·格雷》一对间引起不少议论。尤其是《简·爱》,人们纷纷打听,作者究竟是谁?三位“贝尔”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一些敏锐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二人都大胆执着地追求美好的爱情,但简·爱最终收获圆满的爱情,林黛玉却抱憾而终。将从作品人物性格特征及追求爱情方式的不同、创作主体的差异两个方面,探讨她们爱情结局一喜一悲的原因,以及带给我们的深刻启发。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旨在揭示其中所流露出的处于萌芽期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从而解读19世纪女性小说中女性解放、回归自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文明之爱与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以批判现 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凯瑟琳的悲剧和简·爱的幸福结局阐释了 自然之爱虽然独具精神魅力,现实生活中,文明之爱终将获胜。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这部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就诞生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当中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心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呼啸山庄》这部伟大作品,本文从心理、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外英语》2012,(1):10-10
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夏洛蒂的《简·爱》和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安妮因过早离世,尚未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法国女作家布里吉特·吉罗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爱情没那么美好》。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话:"爱情死亡之前,有十一种弥留的状态。这些故事里埋藏着爱情最真实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7):27-28
<正>爱情是文学世界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爱情这个主旋律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以爱情为主线的作品,其女主人公的爱情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简·爱和斯嘉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使她们的魅力经久不衰,她们的性格和爱情观的巨大差异使她们的爱情结局大相径庭。比较她们的爱情观对后人有积极的启迪作用。一、爱情观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6.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简·爱》1847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广泛的热议和深入探讨。我国对《简·爱》的喜爱,又突出表现在对简·爱、伯萨和罗切斯特等人物形象的研究上。梳理和评述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拓展《简·爱》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文静 《考试周刊》2010,(40):30-30
《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与凯塞琳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之深,恨之切,当爱遭到背叛,狂热的爱变成无边的恨。他们为爱而生,却因爱成恨,为爱而死。本文就《呼啸山庄》中体现的爱恨.交织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1847年出版了《呼啸山庄》这部小说,1943年天才作家张爱玲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刚刚出版的时候《呼啸山庄》并不被评论界看好,甚至被指责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呼啸山庄》的作者却被誉为"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方平先生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的戏剧前后辉映"。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当时得到了化名为迅雨的傅雷的高度赞扬。一、形成孤独性格(一)出身卑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如何对待爱情的角度,通过分析《简·爱》一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又符合道德法律的纯洁的爱情观,罗切斯特感性至上、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蔑视法律道德的爱情观以及圣约翰"一切为主"把妻子作为工具的理性至上的爱情观,批判了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和只要婚姻不要爱情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都不符合人情,都是不道德的,颂扬了能经受得住时间、空间、财产和地位的考验并且为法律道德所接受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