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相似文献   

3.
·【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的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选择角度,明确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似文献   

5.
李媛媛 《学子》2013,(9):47-48
一、教学氛围的营造要生活化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而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变枯燥讲授为激趣点拨,使学生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尝试。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收效显著。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度过,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老师或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使用英  相似文献   

6.
李媛媛 《学子》2013,(11):47-48
一、教学氛围的营造要生活化教师应通过创设各种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而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变枯燥讲授为激趣点拨,使学生是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难度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尝试。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收效显著。学生在校大多数时间在教室里度过,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老师或学生们可以尽情地使用英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国际上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而这一任务决非基础教育所能单独完成.但基础教育应该且能够做到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培养学生追求成功的进取欲及获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自信心、主体意识和智能素质,使他们日后凭藉自身良好的素质基础,通过接受终身教育,不断发展适应、服务、改造社会的自我增值能力,以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另一角度看,培养人追求成功的进取欲和实现成功的潜能,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实现成功所赖以存在的潜能.只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采取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策略,就能激发起处于不同层次的师生追求成功的热情,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努力变成功欲望为成功现实;由此又转化为一种更大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各自在现有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成功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对于一问题的解决,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解法,或是有更巧妙的方法.如何从学生角度出发,将一题多解或用更巧妙的方法构造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们体验解题的挫折与快乐的同时收获着.在新课程教学中,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变"重结果"为"重结果更重过程".在呈现思维过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成功的表演者,更要做一个成功的知识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缪春花 《考试周刊》2011,(63):54-55
面对着有朝气、有活力、有个性、有理想的学生,如何在引导他们感受中国民族语言文化魅力的同时营造平等、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尽我所能地挖掘出他们各自的潜力,使他们获得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蹲下、平等竞技、教学相长.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法宝。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教育当中,灵活地运用一些方式方法,针对学困生生渴求成功的强烈需求,投其所好,多从正面对其加以引导,实施成功教育,让他们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他们原有的自信,变"朽木不可雕"为"孺子可教也"。  相似文献   

11.
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封闭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实行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学习、钻研,才能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给成功或优秀的学生下定义有一定难度,因为成功对不同的人来讲,其衡量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加拿大萨省中小学校里,每当教师们谈起成功这一话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他们认为,作为教师,不能只简单地用智力发  相似文献   

13.
邢谨 《湖南教育》2003,(20):28-28
变同一要求为动态分层。由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孩子在原来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成功。这一次成功了,才会有追求下一次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尝试了动态分层。第一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确定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参照每位学生填写的自我评定,选择层次意向,经师生民主协商,并征得家长同意,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上相对困难的“学困生”;B层: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忙忙碌碌、风风火火,除了忙于学业,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他们有着不同的初衷,或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或是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或是怀抱着一个跃跃欲试的"成功梦"……总之,他们都走上了一条同样精彩但又荆棘丛生的创业之路。近年来,高学历人才自主创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很多在校研究生和应届毕业生都有创业的想法。但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却既有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作为在校研究生或毕业生,究竟应不应该走上这条充满挑战与危  相似文献   

15.
陈红 《语文天地》2012,(9):35-36
在笔者的想象中,汉字的复杂多样,应该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可跟他们交流后,才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千变万化的汉字是让外国人对汉语着迷的一个主观原因,在他们看来,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变个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二是同一个字竟有不同的读音(多音字问题)常常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都大了”、“都不敢念了...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功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  相似文献   

17.
成功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有它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全体学生人人发展的成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成功;心理品质平衡发展的成功,多方面个性自由发展的成功,突出潜能充分发展的成功,分阶段全过程发展的成功。它还对旧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从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变唯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变淘汰教育为合格教育,变应试教育为发展教育,变制度教育为层次教育,变共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变单一教育为多向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一、确立学生人人能成材的观念,把真诚的爱倾注于全体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学生观,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罢了。让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心中未来的成功者,让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都成为教师眼中某一方面的优秀者。这样,教师才可能消除对一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失的学生的偏见,才可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可能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喜爱和尊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爱是赏识的前提,爱是成功的动力。真诚的爱不仅是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闪…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自卑感的行为表现 1.成就动机低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区分了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力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往往愿意接受挑战;而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碰到困难时往往会逃避问题,"他们往往选择更易成功的任务,以使自己免遭失败;或者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有自卑感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便常常退缩,并且害怕面对失败.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刚一推出,我就听到有的老师在感叹:“唉,教材又变了,教语文就是这么倒霉。”其实,教材变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的认识在变,未来对今天的要求也在变,语文教材焉能不变?就具体的课文篇目而言,经典当然重要,因为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作品自然不能轻易取消,但不同的时代对经典的解读却不尽相同,所以即使对同一篇目提出与过去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变”;另外,作为与生活息息相通的语文教育,适当选一些文质俱佳的时文也是必要的,这种“变”也是应该的。关键是怎样“变”。对此,当然见仁见智。今天到茶馆里来喝茶的几位老师,就有他们的见解,且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倾听……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