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一些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教材《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第六册)、《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第九册)等课文的教学,发现老师对这些课文存在模糊的认识,认为前两篇是寓言故事,后两篇是成语故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应该不同,不同在哪里,又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第一册第34课《伊索寓言》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苏教版第二册第16课《微型小说两篇》中的《价值观念》(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都以雕像交易为题材,借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比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宽容)、序言》是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药》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一篇是散文诗式的序言,一篇是揭示现实的小说,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两篇文章,我却从中读出了许多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教版高二中《语文》第四册)这篇话本小说篇幅较长,编织的社会生活故事背景广阔,刻画的诸如杜十娘、李甲、鸨母、柳遇春、孙富等人物形象面目尽殊。怎样在一课时里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曾采取一种做法——“倒啖甘蔗,长文短教”。  相似文献   

7.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最先由新潮社出版于1923年8月,共收小说15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到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作者抽去了最后一篇《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成为14篇。以后国内外出版过各种版本都以此为准,《鲁迅全集》亦按此版收入第一卷。在《呐喊》所收的14篇小说中,最早的写于1918年,最晚的写于1922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作品。这些小说充分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并且充分显示了五四一代启蒙知识分子的价…  相似文献   

8.
《童趣》出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是作者于中晚年写的自传体小说(沈复生于1763年,本书成书于1808年)。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的好文章,此文已被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9.
粟小慰 《学语文》2005,(6):18-19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不朽名篇,《一碗清汤养麦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佳作。这两篇短篇小说同时入选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七单元(小说阅读)。我在对两篇小说比较解读,咂摸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三点相及相干的别样之味。  相似文献   

10.
筑摩书房发行的《太宰治全集》第12卷中收录了太宰治的遗稿《大鸦》。这篇遗稿不足1000字。太宰治在昭和21年(1946年)4月22日给堤重久的信中曾写到:“我现在正在写一篇30页左右的小说,叫《未归还的朋友》。等这篇小说写好后我就要以《大鸦》为题,写一篇像《阿Q正传》那样的揭露虚伪文化人的小说。”
  那么,太宰治为什么要模仿鲁迅的《阿Q正传》来写《大鸦》呢?本论文试图以太宰治遗稿《大鸦》为视角,探索太宰治文学作品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构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集中选入四篇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卡夫卡的《变形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节选)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节选)。它们分别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还有一篇附文《西方现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  相似文献   

12.
《越巫》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方孝孺。就这则故事本身而言,故事在当时作者借巫师的结局讽刺了社会上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骗子,他们不仅害人,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在课程改革前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2册第4课),还是在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5册第2课),都选用了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的一篇杰出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课文。该篇小说的中文译本原载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人高中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关于“支”与“枝”的用法让我颇为头疼。先是学生把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枝”写成“支”,接着我又为一道改错题“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只猎枪”(苏教版第十册第24页)而不知所措:课文《天鹅的故事》中清楚地写着“落座以后,我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苏教版第九册第39页),教参上也清清楚楚地写着“只”改成“枝”(苏教版第十册教师参考用书第42页)。带着困惑,我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寻个究竟——  相似文献   

15.
《读(伊索寓言〉》(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是钱钟书先生写的一篇读后感,但它又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别出新意。钱先生没有像通常的读者那样由作者的思想牵着鼻子走,而是在读的过程中掺进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对《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进行“新解”,给每一个故事都生发出新的寓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17.
《渔夫的故事》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第六单元总的安排是:“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它选自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文中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改编的,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本文采用童话形式.用拟人手法写了一只鸟的故事,而它所传达的却是孩子和成人都能普遍接受的有指导意义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9.
精彩课堂需要灵活调控——由一则意外板书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回忆一下,这是发生在哪两位人物之间的故事?生: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年轻人哈默和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故事。师:请××同学把这两位主人公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分别写在课题的两边。  相似文献   

20.
看《当代》     
本期《当代》只推出了两部小说,铁凝的《笨花》(长篇)和何玉茹的《天外之音》(短篇)。 铁凝以前的作品如《玫瑰门》、《大浴女》等,关注的是城市与女性,注重个人情感幽微处的开掘。而在这部作品中,她写了从清末到抗战华北平原上一个村庄的故事,着重写的是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乡村与农民。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戏剧化的故事和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而是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将那段时期的中国历史融入了平凡的人与事之中,化传奇为平淡,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笨花这个村庄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