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书非惜不能读也。②子不闻藏书者平?③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夭子读书者有几?④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⑤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老无论焉。⑤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①非天人之物而强做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吴。”③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庆藏焉,曰“始俟异日观”云尔。袁枚《黄生借书说》)则纯题]1.“祖父积”中的“祖父”是指()A祖上B.爷爷C.祖父、父亲D.祖宗2.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词性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J①然天…  相似文献   

2.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非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五册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为了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对比手法从八个方面进行对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一是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天子之书,乃七略四库,富贵家之书可谓汗牛塞屋,然天子、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而“余”幼时与黄生则无书可读,要去向别人借取,幸运如黄生的可借到,否则唯有感叹而已。第二是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第三是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以上三者是分析藏书的一般情况,侧重说明有书不能读的原因。第四是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藏书者家中之书汗牛塞屋,落落大满,  相似文献   

4.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结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如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相似文献   

5.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7.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8.
卓厚宝 《新高考》2005,(4):10-10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食甫)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喜!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相似文献   

9.
《黄生借书说》的中心论点被传统地认为是“书非借不能读”,我们觉得应为“知幸与不幸”。其理由如次。首先,从文中的几个观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文有两大部分,一是告语,二是希望。告语之初,作者先从反面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以“子不闻藏书者乎”设问,引出三种有书不读者:“天子”,“富贵人”,“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从特殊到一般,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者大有人在。之后,再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拓开一层新意,由书及物,通过借物青和持物者两种不同表现的对比,着重剖析难得青为贵,易得者为轻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告语的第二段,作者以自己做官前后的亲身体验作对比,从怀念到自责,发出了“借者之用心专,而  相似文献   

10.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11.
王充 《华章》2011,(7):25-25
【选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相似文献   

12.
恶人为邻     
韩非 《现代语文》2004,(3):10-10
韩非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 “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 “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故曰: “物之几者,非所靡也。”——先秦《韩非子》  相似文献   

13.
取与舍     
一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相似文献   

14.
逢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②,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③。”曰:“薄乎云尔~④,恶得无罪~⑤?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⑥!'问其仆~⑦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  相似文献   

15.
韦秉文 《新读写》2009,(11):42-45
孔子观于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曰:唔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  相似文献   

16.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dí,相见),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选自陆游《渭南…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眼界     
南岐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相似文献   

18.
我为鱼肉书是刀前日访友。见友面对尺余厚一摞教材恚。问其故,曰:吾儿高价购来一堆废纸也。问曰:上当乎?曰:非是。吾儿为鱼肉,不得不挨刀也。上面几册乃吾儿校长主编之书,弟子每人必须包购五册,不得违;中间者乃教导主任副主编之书,每位弟子必须包购四册,不得违...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08,(6):52-53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参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相似文献   

20.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