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与维新”一语,高中语文课本分别在第四册(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和第五册(见《阿Q正传》)中作了注。前者没有单独释“与”,整体注为“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左忠毅公逸事》,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说:“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这里所说的“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固然不错,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肤浅,绝不是作者原有的全部命意。如果仅限于“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何以不用“遗”字?持这种意见的,还有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的《文选和写作》(第三册)也在《段太尉逸事状》的注释①中说:“逸事,史书没有记载过的事迹。”二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3.
语文小知识     
一“着”之见我在听课中发现,有不少老师对“着”字的几种读音读不准,在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①阿婆的谷子没被雨淋着。(第三册《收稻谷》)②要拿着帽子,手必须放开绳子和桅杆……(第八册《跳水》)③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第五册《罗盛教)④这一着真够厉害的!⑤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第五册《课间十分钟》)第①②句中的“着”都是附着在动词后面的,表示已达某种  相似文献   

4.
高中各册语文课本中,一些字的写法,一些词的用法,不很统一,其中有些是写错的,有些是用错的,现摘编如下: (一)戴——带 ①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带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高中五册《书塾与学堂》) ②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高中一册《装在套子里的人》) “戴”是把东西加在头、面、臂、胸、手上,“带”是携带或捎带,两者词义有别,不能通用。例①的“带”用错,例②用“戴”正确。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收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有两个别字,现指出来,希望再版时更正。①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此句中的“倾泄”应为“倾泻”。《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倾泄”这个词,只有“倾泻”,意为“(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左忠毅公逸事》一文的注解①里,编者将“逸事”注为“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我以为此说极为不周。既然是“散失”且“没有流传”的事迹,那  相似文献   

7.
江苏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高中是人民教育版,初中是江苏教育版。两套教材中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字,兹摘录于后,提请注意。 ①“膛 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大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高语一册《雨中登泰山》)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委的前身)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蹚”是“tāng"的异体字。“趟”有两个读音:作量词用时读tàng,如“去一趟”;作动词用时读tāng,表示“从浅水里走过去”,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电视剧名)。可见,例①中的“蹚”应规范为“趟”。 ②忿“你是否……想起……他们的痛苦、忿恨、希望、期待的心情?”(高语二册《土地》)  相似文献   

8.
备课摘记     
①“收缩”应改为“伸缩”。小语六册《海底世界》一文中的“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收缩”疑为“伸缩”之误,因为只有收缩而无伸展,海参是无法爬行的。(吴春华)②“周遭”即“周围”。小语十册《黄河颂》有“从你的周遭扮演”一句,“周遭”一词,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高语第三册)和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语第四册)里都有一个相同的情节:当刘兰芝被遣回家,杜十娘得知自己“中道见弃”时,她们没有悲伤,没有眼泪,没有呼天抢地的哭闹;反而异常冷静,异常沉着,从容镇定,天未亮时便早早起来,兰芝是“严妆”,十娘是“用意修饰”,认真仔细地  相似文献   

10.
1.关于注音方式新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对轻声音节的注音方式没有统一的格式。大体存在以下两种方式:①标注原调,如第六册P_(23)“宽敞(chǎng)”、第八册P_(36)“吆喝(hè)”。②标注实际读音,如第七册P_(123)“麻烦(fan)”、第六册P_(50)“豆腐(fu)”。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什么是知识》一课,《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三年六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教参》)认为“课文的中心论题是‘什么是知识,”。我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什么是论题?五册课本的知识专章《论点和论据》、《论证》均没有涉及这一概念,六册的知识专章《立论和  相似文献   

12.
一、闻寡人之耳者(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闻”《辞海》第四义项为“达,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可按《辞海》第四义项作解,“闻”后如果补出省略的介词“于”,就和《鹤鸣》中的“声闻于天”结构相同了。那么“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为:“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过错),传达到我耳中的,受下等赏赐。”课本原注将“闻”解为使动用法,绕得圈子似乎大了些。二、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高一册《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文摘     
小语单册古诗常见词语新释 ①例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处”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处所”.这在先秦两汉或在现代其用法都没有什么两样.但诗词之中,“处”却往往用以指示时间.作用与时间名词略同,有……“时”,“际”的意思,并不是指处所.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将“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句里的“处”字释为时  相似文献   

14.
在新编《几何》第一、二册中,研究顶角为三十六度的等腰三角形的例题、习题先后五次出现,(1.《几何》第一册第85页第2题; 2.《几何》第一册第116页第1题中的第①小题;3.《几何》第二册第39页第12题;4.《几何》第二册第138页“作正十、五边形”,5.《几何》第二册第146页第14题)。这些例、习题在初二、初三年级先后相继出现,其目的要求当然不同,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又构成了有机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将知识“链”再织成知识“网”,这也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15.
一、名字称代有文章《“友邦惊诧”论》这篇杂文(初中语文第六册),是一篇声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政府的檄文。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注①)这篇驳论就充分地反映出鲁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体现了鲁迅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17.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极易混淆的辞格。在小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往往会把用“象……似的”句式表达的比拟,当作比喻。例如: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五年制小语第八册《燕子》) ②老牛站在麦田边,静静地望着,象看着熟人似的。(五年制小语第八册《老牛》) ③它(爱尔莎)好象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五年制小语第八册《我和狮子》)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修改病句的要求只提了一句:“能修改有错误的句子。”笔者翻阅了人教版1~12册语文课本(其中1~10册为义务制课本)“基础训练”中的病句,觉得作一下归类及修改,对老师的备课有一定的帮助。一、用词不当①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②小明十分爱护时间。③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坚定。(以上见第五册“基训”5) ④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第九册“基训”7)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初中语文第一、三册(九年义教三年制、人教版)上,发现多例语病,浅析于后,以引起教材编者的注意。①也煮过多少味美可口的佳肴。(王周生《这不是一颗流星》)此句语病有二:一是“述宾配搭不当”(煮过……肴);二是“重复多余”(“可口”与“佳”)。“肴”,鱼肉等荤菜。(《现代汉语词典》)做菜方式很  相似文献   

20.
不论语文教材还是报章杂志,误将“截止”作“截至”,时有发生,试举三例:①北京图书馆……现有(截止1991年)藏书1598万册,工作人员1680人。(初五册《语文》第121页)②截止1996年底,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有1人担任国家副主席,1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97年5月12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