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讯2015年1月5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终审会在京举行,经过26位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的讨论与合议,最终从50种候选书目中选出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度十大好书"。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15年1月5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终审会在京举行,经过26位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的讨论与合议,最终从50种候选书目中选出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度十大好书"。  相似文献   

3.
2019年8月在纽约访学期间,我看到“程门问学”公众号中的推送,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莫砺锋教授与妻子陶友红合著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并选了一封莫砺锋写给陶友红的情书,这封情书写得情深意切。我一气读完,对莫老师有了别样的认识,并立即转到朋友圈,转发同时加了一句“学者的才情与柔情”作为推荐,一时获得点赞无数。回国后我立即找到这本《嘈嘈切切错杂弹》,但秋季开学后事情太多,就丢在书堆里。后来又看到《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对该书的介绍,想读又找不到书在哪里。端午节早上整理茶几上堆得满满的书,发现该书后就再也没有放下手,一直到晚上读完。  相似文献   

4.
彭莹 《出版广角》2015,(2):50-55
亲民指数:☆☆☆☆☆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作 者:陈锡喜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人们对“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政治热词”不会陌生.治国理念听上去不再“高大上”,而是变得“接地气儿”.《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应运而生,“叫好又叫座”.习近平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闽.习近平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来强调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体现中国坚持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的态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公开讲话之后,几乎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言进入到百姓的话语体系,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热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纸媒网络化、数字化已经是大趋势。但是,传统纸媒也拥有自身的优势。在对新闻信息的相关报道与解读方面,纸媒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本文以《解放军报》的获奖通讯《今天,我们豪迈受阅》为例,阐述其成功的语言艺术,诠释纸媒语言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何凯 《出版广角》2014,(13):40-43
正何林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党员,教授、编审。1982年至1994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1994年从广西师范大学调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担任文科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等,1998年起任总编辑,2008年任社长兼总编辑,2009年6月起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获首届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0年获中国出版十大年度人物奖;  相似文献   

7.
黄海琚 《视听》2022,(2):113-115
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立足当下,回望过去,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片共有五集,分别是《天使少年》《未来之梦》《英姿飒爽》《无所畏惧》《超越生命》.彼此之间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将过往英烈与当下青年的故事进行了明暗双线的有序结合.纪录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让位于抒情,既讴歌当年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陆定—《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为中心,通过考察1978年以来公开出版的新闻史著作对其的描述、评价话语的变迁,展现这篇文献是如何进入历史并在其中不断发生的意义转换,以此揭示出“逆溯寻根”这样的服从宣传需要的历史写作思维是如何影响一篇文献的命运、价值和重要性的,同时也发现,包括一些新闻史著试图通过突出该文献的新闻学理意义、一些新闻史著通过将该文献作为党的新闻改革在历史中的理论基础来回应当代的新闻改革的要求,这些多元化的写作同样存在.不同的叙述,也由此折射出改革开放中国新闻史研究恢复和发展以来,研究者们的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研究心态和不同的自我期许,而这同样是一段值得关注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杜佳汇 《声屏世界》2016,(10):58-61
在诸多新媒体中,微信凭借与广播的诸多契合性特征,在与广播的融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中国之声特别报道 《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方言篇》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创了广播新闻类节目与听众互动的新方式.主要体现在:未播先互动,提前为节目造势;适当改编原报道,加入互动环节;积极回应听众呼声,及时调整节目安排三个方面.但类似的互动并未常态化、固定化,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10.
马灵 《档案》2014,(12):52-53
正30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尚不满18岁的小姑娘,一个满眼翠绿、树枝已被泛着红光的苹果压弯、竹子架下挂满了葫芦的小院,一幢简洁宁静的红砖小洋楼前,一位满头银发的儒雅长者说:"到这儿来工作吧。""好!"就这样,我走进了档案馆。那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有着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时代。因为自己学的是文档专业,实习导师就是档案馆老馆长,即将毕业的我又根本不用为自己去哪里就业发愁,所有同学都是国家包分配,更因为自己喜欢资料库里贴着红标签的《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苔丝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