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琦 《新闻知识》2012,(9):33-34,14
《河南手机报》自创立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一城一报"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可能,更多的竞争对象蜂拥而至,抢占市场份额。这一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媒体,如何能够通过差异化战略突破自身劣势,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爱黄金"--从张心一口中说出这句话再正常不过,如果他说他不爱黄金反倒不正常. 金灿灿的黄金很好看,但好看的黄金并不等于美丽.要让黄金美丽起来,必须对它进行打造.曾四次荣获上海市劳模、一次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前不久又荣膺"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银器厂厂长张心一就是一个打造黄金、让黄金美丽起来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一次读懂社会工作》很好地描绘了一幅社会工作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图景。一方面严格遵循编辑策划要求,为大、中学生以及所有人文科学爱好者编写出一本既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的社会工作入门读物;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将专业知识的系统归纳与深入浅出的实例佐证结合起来,对"社会工作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弥补了社会工作专业性科普读物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正"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两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可是随着举世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结束,它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本次大会《公报》仅程序性地提过一次"城镇化"这一名词,明显弱化人们对它的期待,与会前的高期望值相比落差很大,这是为什么?《公报》和《决定》的陆续发表,让大家逐步了解到三中全会可能对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但是其决策逻辑和实现路径如何解构,这是大家最为关切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浪纹号和一字线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很多书稿,在使用连接号中的一字线(一)和浪纹号(~)时,前后不一致.例如,在说明药物的服用方法时,"每日2至3次"这句话,有时写作"每日2~3次",有时又写作"每日2-3次";又譬如"牛顿(1643-1727),物理学家"这句话有时又写作"牛顿(1643~1727),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邱实 《声屏世界》2015,(3):28-31
服务白象有年头了,这次白象珍骨汤冠名齐鲁电视台《乡音对对碰》,又给了我一次深入、全面、创新服务客户的机会。本次和《广告人》杂志携手推出白象项目的月度大案,绞尽脑汁地想该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突然灵光乍现:天空飘来五个"最",齐鲁"最乡音"助力白象"最传播",那可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儿啊!  相似文献   

7.
单波 《新闻大学》2012,(2):18-21
就像社会学是解释"社会如何可能"的学问一样,传播学是解释"交流如何可能"的学问,它提供对于人类交流的认知与修正机制,因而也提供改善交流的希望。可是,现实一次次嘲弄着传播学。小悦悦事件、富士康N连跳、汶川地震灾民的孤独……,这反复演绎的"交流的无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陆经济崛起、台湾政治生态发生微妙的变化,岛内以"三中一青"为代表的区域、阶层、世代,成了利益诉求主体和民意主流。而2014年以来的"反服贸"运动、"九合一"选举,又使台湾舆论场发生裂变,既有的传播路径已不适用。在这一时空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把大陆现况以及两岸关系走向准确地、通畅地传达给"三中一青",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课题。本文认为,要影响当下台湾社会这一特定群体,重要的是要改变观察的视角和研究的切入点。为此,本文尝试从台湾舆论场入手,立足基层,拉近视距,采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分析台湾"三中一青"的群体特征及受众心理,探索对"三中一青"的传播新路径,并提出构建对台传播新话语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1年12月25日傍晚,美国总统老布什接到了一个来自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越洋电话。电话自然与"圣诞快乐"有关,顺带着,戈尔巴乔夫似乎故作轻松地通知老布什,等会他将签署一份宣布辞职的文件。很多年后,美国海湾战争英雄科林·鲍威尔仍然记得这一天:"在那个圣诞节,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苏联消失了。没有争斗,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用一支笔划了几下它就消失了"。在爱尔兰记者康纳·奥克莱利笔下,23年前的那个圣诞夜,是"苏联的最后一天"。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一历”内容失真现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干部人事档案"三龄一历"内容失真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11):2-7
罗兰·巴特提出,"神话"是一种二度符号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被区隔开来,一套新的"概念"得以接入。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在新闻评论中:"神话"占据评论逻辑链条中的高地,以不容置疑的强力征服人心,这份效力传递至链条终端,被用来支持实际见诸报端的说理论证。在新闻评论说服与认同的过程中,"神话"可能遥远地抑制了理性和独立思考。本次研究正是从这一线索出发,采用实验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一次"效用神话"母题的说服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12.
王义桅教授的《"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立足于学术研究的推动,着眼于国内外舆论的引导,辩证地解读了"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务实地提出了相关挑战的应对策略,凸显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题,堪称学术界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领衔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一城一书"(One City,One Book)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广泛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倡导在同一城市中的每个人都阅读同一本书。它起源于美国,在十几年时间内风靡全世界。美国共有36个州、578个城镇(社区)开展了"一城一书"活动,但各地举办的效果却不一样,如:芝加哥的"一城一书"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纽约则冷冷清清,直至最后停办这一活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美国"一城一书"阅读活动带给我国图书馆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奉献给观众的一道思想盛宴",它"总结了167年的中国历史",再一次触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复兴,责任在我"的激情。这是10月5日至10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的大型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后,观众给予的热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四月,全家人聚在鲁爷爷家过周末,菜很快就摆了一大桌,鲁爷爷轻咳了一声道:"饭前我说两句,我们下个月想去趟北京,再去寻寻亲,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回去了。"话到最后声音有些低沉。"这是你爸的一个心病,只希望能了了这个愿望。"奶奶说。"爸,别的无所谓,主要是你们年纪大了,这出远门,我们还是不放心啊。"大儿媳说。"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相似文献   

16.
正一黄文弼关于此次科考的日记,始于1927年5月8日,这是科考团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在那天日记的最后,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了中方团员此行的职事:"故余等职务,一者为监督外人,一者为考查科学。"[1]而徐炳昶的两段话,适可看作这句话的注解。1927年10月5日晚,大队还在额济纳河。这几天,徐炳昶断续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希腊之迹象》。"书记德人四次到吐鲁番,共运去古物四百三十三箱",披读之下,内心愤懑异常。他说:我固一非国家主义者,且素主张科学、知识,为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实现稿件的高效编辑处理仍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最多跑一次"理念,以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简化作者和审稿专家的操作流程、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从作者投稿、编辑工作流程和稿件资料存档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提高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编辑出版的举措.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融合"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专家和读者,还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7):50-52
2013年12月,一组四格漫画"妈妈再打我一次"在新浪微博上突然走红,在短时间内被网民改编为几百种版本。本文分析"妈妈再打我一次"走红新浪微博的个人与社会层面原因,对微博改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这座有着帝国式傲慢表情的城市,集财富、气质和美貌于一身第一次去莫斯科,怀着许多复杂的想象,却远未料到这是一次充满各种可能的旅行。刚下飞机,莫斯科就结实地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6日凌晨1点,L162次列车,经过将近15个小时的旅程,准时到达终点站北京站,顺利地完成了今年春运最后一次任务。L字头列车,是指开行的临时客车。在火车迷们看来,L字头列车有着浓浓的怀旧色彩,能带着他们找回曾经的流金岁月,记忆中逐渐褪色的往事也随着临客特有的"绿皮"身影在头脑中荡漾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