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今人亦有"读书是人类最美丽的姿态"之说.可见书卷在人们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位. 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所著的<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是作者在历次谈话记录和授课讲义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增订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越快乐,创造美好生活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No.1《姿势对了,你就美了》"亚洲徒手塑形第一人"张富源,《最强大脑》挑战嘉宾,为拯救你的身材,他来了!ISBN:978-7-301-23844-8作者:张富源定价:39.00作者简介:张富源,"亚洲徒手塑形第一人",中国台湾演艺圈最受欢  相似文献   

3.
正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精品好书·为你打造一生的读书计划·NO.1《姿势对了,你就美了》"亚洲徒手塑形第一人"张富源,《最强大脑》挑战嘉宾,为拯救你的身材,他来了!ISBN:978-7-301-23844-8作者:张富源定价:39.00作者简介:张富源,"亚洲徒手塑形第一人",中国台湾演艺圈最受欢迎的健康美体教练,只用两只手或工具,就能做出很多开刀才能做到的雕塑  相似文献   

4.
"新闻无学"的质疑时常在媒体内外寻找引证,"本领恐慌"的忧虑往往成为媒体创新的制约。在电子传媒时代,记者编辑到底还要不要读书?我们认为,读书依然是记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学习途径。因为,印刷书籍是人文精神最富有之所,是人类知识最集中之地。它要求我们集中于头脑的思考,不被表面化的声色干扰,静心地吮吸精神营养,在"边干边学"的岗位修养中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本刊新辟"书话茶馆"专栏,刊载媒体人读书、荐书、评书的短文。本期约请报社总编起个头,带个路,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品书感受,引领记者编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5.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3):89-91
读书有很多惬意的时候,比如清茶一杯,柔灯一盏,比如花前月下,看史观人,又比如因书结缘,以书会友……大抵读书之乐,并不仅仅在于"读"这一动作,而有许多书里书外的人缘书情,于是也就有了"书文化"之说.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与<开卷>杂志执行主编董宁文共同主编的"开卷读书文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正是高张"书文化"之帜,为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策划问世的一套好书.  相似文献   

6.
正在佛山与中学生对话。佛山的老师说,这些是"新佛山人"的子弟,也就是农民工的下一代。他们每个人都肩负了一个家庭的梦想。面对这一教室的孩子,我感到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梦想。生气勃勃,明亮清澈,仿佛一湾河水,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流去。孩子们向我提问,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我给出的建议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辅导,完成必修的功课,然后,力争保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哪怕不长,只是一篇千字文,只是需要坚持。  相似文献   

7.
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整天和图书打交道,对于图书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们要为读者更好地服务,必需要了解书、熟悉书。怎样才能了解书、熟悉书呢?一是通过工作实践;二是阅读谈书的书。去年九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著名老作家唐弢著的《晦庵书话》,就是一本很好的谈书的书。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可以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参考书阅读。  相似文献   

8.
痴书     
面对日益激增的知识,谁没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呢?那种慢速度、低效率的读书态度,恐怕很少有人满足了,快节奏、高效率的读书,需要一种“痴书”精神,也就是一种潜心攻读的痴迷劲儿,因“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可见,“痴书”精神表现的第一个方面是爱好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在他们那里听不到“没有时间读书”的埋怨,看不到荒废时光的闲散。他们痴于追寻和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痴于在知识的田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群众性藏书活动日趋活跃,呈现出历劫重生,以至方兴未艾之势,从而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当代藏书史续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朱熹在<性理精义>中曾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陶渊明也有两句诗写道:"得知千载事,正赖古人书".一个人想在某一领域里有所成就,就得博览群书学有专攻,对历代各家各派书籍进行分析研究和继承借鉴.而对历代书籍的博古通今、分析研究、继承借鉴,就是读书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1.
书装艺术外在形式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编辑之友》2005,(1):75-76
书是什么?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是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物质载体.古人日:"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而面目可憎也."或日:"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汉代的匡衡凿壁偷光,刻苦读书,从一个普通的穷孩子成长为汉代的大学问家,是书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国家的栋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和几位编辑同志聊天,谈到现在在忙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是搞选题,抓一些热门的、读者有兴趣的选题;二是忙推销,希望把印数能搞上去;三是看点稿子。问他们读些什么书。他们说,现在要完成全社全室承包的经济指标,这是硬任务,几乎要全力以赴,很少有时间读书。有的说,想读书,但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相似文献   

13.
清代校释群书,名家辈出。卢文 《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等,受到学术界一致推崇,享誉天下。在这个领域也有贡献甚大,而世人重视不够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便是一例。 段氏校释群书集中于他的《古文尚书撰异》和《说文解字注》。其中《说文注》作为乾嘉时期文  相似文献   

14.
赵明河 《兰台世界》2013,(25):124-125
毛泽东读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考证工作,绝不轻易相信别人。这突出表现在毛泽东与刘少奇对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里面关于"儿童"的理解方面。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名作家。又是一位图书收藏家。他钟情于各类书籍,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读书广、淘书勤、藏书富、书丰、译书快,一生收藏了古今中外的图书五万册。并创作、翻译了大量的学作品。他与书结缘、苦读勤耕的事例,对今人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南才子叶兆言家学渊源,不但写得一手好小说,在文坛中自成一家,而且读书作文,写起随笔来,也是且浓且淡,浑然天成,在小说家中算是一个另类。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新近创办一个刊物——《书缘》。这个刊物以培养大众读书的兴趣,反映社会文化生活为己任。刊物要求以谈读书、写书为主要框架,希望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希望大家都爱书。 《书缘》创刊号首页发表新风霞的文章,题为《以书结缘》,说一个读不起书的小女孩,学戏卖艺,心里却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找一个读书的人为夫君,以满屋子书为嫁妆。文中刊载新凤霞与丈夫吴祖光的大幅照片。刊物还刊登了刘心武等作家读书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的人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他们通过读书汲取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活泼,达到才思不绝、趣致高雅的境地。《书里闲情》编集数十篇海内外文化界名人关于读书的忆文和随笔,揭开了他们阅读生活与经历的一块小小的帷幕,以期读者能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全书选材紧紧围绕着以下四个主题:  相似文献   

19.
吴静 《图书与情报》2007,(3):138-139
青岛出版社新近问世的《书里闲情》样书寄达南京,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本书汇集了近四十篇海内外文化界名人的读书随笔。  相似文献   

20.
学者周国平先生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的闲书,即"无用"的书。他觉得,"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说出一句惊世骇俗之语:"一个人的成长基本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