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走进博物馆——非洲雕刻》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非洲雕刻粗犷夸张、节奏感强的艺术特色。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非洲艺术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艺术类别,怎样引领学生走近非洲雕刻,让他们充分感受非洲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将比较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少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走进博物馆——非洲雕刻》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欣赏,体会非洲雕刻粗犷夸张、节奏感强的艺术特色。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非洲艺术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艺术类别,怎样引领学生走近非洲雕刻,让他们充分感受非洲艺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这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这一课时将比较运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类比法,初步感受非洲雕刻的魅力。雕刻是为人们所钟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远古时代的石刻、玉雕到古代的象牙雕刻、木雕,再到现代的街头雕塑,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满足宗教需要、叙述历史事…  相似文献   

3.
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与制作上。它那夸张、变形与抽象的造型让世人大开眼界,制作的精巧使世人叹服。在非洲这个版块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非洲人的宗教信念给非洲的雕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如雾里看花,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个永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非洲的雕刻艺术别具一格,据说当年艺术大师毕加索就是在非洲木雕的启发下创立了著名的立体主义画派。非洲黑人雕刻家们所选用的材料既有软木,又有硬木。硬木有铁木、红木和乌木。用硬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平滑光亮;用软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粗糙,并被涂上白、黑、红褐三种鲜艳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非洲》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通过让学生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学跳非洲舞蹈,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体验和感受非洲"鼓"和"舞"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非洲鼓语以及非洲舞蹈文化的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非洲只有区区两次游历的经历,而且主要为了满足探险和狩猎的欲望,但创作冲动非常强烈的海明威注意吸收所接触的非洲文化,并将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尤其是非洲的谚语、传说、风土人情直接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催生了两个著名的非洲题材短篇小说和一部游记。因此,把非洲文化与他的非洲题材作品联系起来考察,是深入其相关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色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5月18日,"博物馆与非洲文化艺术传承"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本次会议是"走进非洲——纳米比亚非洲历史图片及贝宁皇宫精品艺术展"的总结,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天职师大和连云港非洲  相似文献   

8.
非洲雕刻以其简洁的线条、夸张变化的造型手法、古朴自然的表现形式以及神秘奇异的艺术风格.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与心灵震撼,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重视与喜爱。本期,让我们跟随曲昌顼女士的人生轨迹,走进她的非洲雕刻艺术之家——“非洲符号”。  相似文献   

9.
奥斯曼·森贝所导演的电影《马车夫》被公认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非洲电影。它开启非洲电影的先河,在诸多方面展现了独特色彩。影片中的音乐以非洲传统音乐为主,音乐运用极富非洲特色,为影片树立鲜明的非洲身份。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电影推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聚焦《马车夫》这部影视作品的音乐应用方面,探寻第一部非洲电影的音乐特点,及其在影片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21年7月25-28日,"非洲及非裔流散研究全球化: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议题涉及非洲及非洲流散研究视角下的文学、思想史、教学、历史、社区、女性和音乐等方面。中外学者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与对话,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在运用全球化学术视角和跨学科方法开展非洲及非洲流散研究的学术趋势,也体现出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立场开展学术交流的中国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艺术无尽的源泉,任何伟大的艺术无不产生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挚爱。艺术家要热爱艺术,更要热爱生活,这是肯特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肯特艺术世界的真谛,更是肯特对生活的热爱和他伟大人格的体现。真正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流于表面形式,而是打动人的心灵、唤醒人的感情,这才是艺术的目的。肯特力求寻找明确的、通俗的艺术表现,追求普通民众所能了解和接受的艺术语言,置身与自然界之中,直接地、全面地观察生活,描绘自然界看到的形象,舍弃无关的细节,选择最重要、最典型的事物,表现激动人心的东西。肯特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探索,应当成为每位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白石老人通过一生的艰苦奋斗、勤学苦练的中国画探索,才逐渐成长为杰出的人民艺术大师。白石老人艺术求索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写生、创作。其中临摹大致经历为三个阶段。即三部曲:一摹临、二意临、三叛临。它们通过有机的过渡联系,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并使临摹与写生、创作相结合,最后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的飞跃。这一实践过程正启示了素描临摹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造是对至高无上的永恒的终极事物的追问,是对人的生命内在需求和内在冲动的追问。是对人的存在和终极价值的追问。正是这种追问,把文学创造提升到与哲学思辨同样高的位置。因而说文学体验实质上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体验。文学的形而上学是构成文学艺术哲学意味的内在根源,是文学创造的永恒和深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谷崎润一郎的创作高扬着唯美的旗帜,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谷崎润一郎认为美的承载者是具有迷人美貌的女性;美的塑造者是寻求欲望满足的男人;美的最高境界在于虚无缥缈的梦幻之境;通过美丽与死亡的结合达到美的最终归宿;美的价值通过人性本能的探索得以实现。这几个方面体现了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在其每部作品中都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把风俗小说打造成真正的艺术精品.她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婚姻观是:人们不能凭借感情冲动选择婚姻,婚姻应该在感情的基础上亦受到理性的制约.只有建立在理性上的婚姻,才能给予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美满.  相似文献   

17.
汉代造型艺术的兴盛,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汉代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厚葬风俗,二是得力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造型艺术活动的繁荣。正是有了这种造型艺术活动的广阔社会背景,汉代才留给后人极其丰厚的造型艺术品。  相似文献   

18.
以尼采日神、酒神精神为参照,对屈赋文本背后的艺术精神作理论分析。在屈赋文本中,同时呈现出理性对作者创作的约束和非理性在作者创作中的冲动,两者构成屈赋艺术精神的关键内核,使屈赋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技能观从学生本位出发,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重视儿童与生俱来的表现欲和创造性,这一点具有可借鉴的理论价值,对当前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探讨有关技能的话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outline a pilot project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ole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 the facilita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within a range of South African art forms. Interviews with 11 people who have rich experience of the South African art domain delivered an insightful perspective on the contextual factors driving lifelong creativity and its continuous realization in innovative outcomes within these art 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