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手段,又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喜欢数学,在有情感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时,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以情施教。  相似文献   

2.
人无趣不乐,人无乐不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小学生天性好奇,喜欢参与趣味性、情境性、实践性、竞争性的活动,而小学数学又相对比较枯燥,必须采取一种寓智于情,以情激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找到“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心灵开放,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特级教师严育洪)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非常重要。教师要用自身浓厚的“数学情”去感染学生,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学会挖掘教材本质,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善于思考,以便将来更好地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6.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认知方式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取向形成的过程。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  相似文献   

8.
邱学华老师说过:“数学教师的成功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健是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情智课堂以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与智慧潜能为主,强调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扎实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智慧水平.文章以北师大版“角的度量(一)”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备课与上课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构建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时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习数学。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以真诚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平等交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使学生在不断的犯错和纠错中成长。教师应把他们当朋友去交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谈心、交流,想学生之所想,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你、敬佩你、信任你,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生对数学情感如何呢?据国家课题组对九年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学生一般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即使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对数学也难以喜欢。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进行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第八次教育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情感与态度”这一目标,因为良好的情感对数学学习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工作是极富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曾经有位名人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老师和学生表现出了对数学情感的缺失,很是让人忧虑.本文着重谈谈学生由于情感缺失而产生学习障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情,就是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密码;智,就是“智慧”,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密码。构建“情智”的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需求,更是开发学生智慧需求,使学生更具有发展性。一、情智课堂应是“和谐”中的“共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真正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常用:“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听!”“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行不行。”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以“情”感人,以“趣”引路,以“情”导航。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展示数学自身的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刻板的解题训练,而应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构建起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着学生徜徉在数学的海洋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而构建“数学教学的生命课堂”,关键在于师生的情感互动、携手共建,以情激情、以爱换爱。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以往很少有人注意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问题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来研究。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从这可以看出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如果我们平等对待他们,把微笑带给他们,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去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情”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日益革新,其在培养学生“双基”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文化、价值观等数学素养的提升.那么,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中要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善于合理引入教学情境,实现“以情促学”“以境促思”,进而打造一个高效的、高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科预科班数学教学效果,必须搞好校本课程开发,以“本”引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激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识”提趣;营造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境”荡趣。  相似文献   

20.
游戏进入课堂 数学更加好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陈老对数学的酷爱以及对青少年学好数学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假设学生都能非常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学生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为此,我们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儿童文化”,要有“童心”、“童趔’,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