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灵感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瞬间感悟.思维的创新性,联想的丰富性,语言的直观性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文章初步探讨了获得教学灵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谈教学灵感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谈到他的“知识树”的教法时曾说:平时备课本来一直是按“基本思想”“写作特点”“段落大意”等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准备,但备好课后又感到这些东西自己中学学习时也记了不少,但很少看。即使看了,至今也没有什么印象。如何引领学生把大量庞杂的语言知识、把一篇篇复杂的文章形象具体地掌握呢?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一天备课时,他偶然抬头,看到窗外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他一下子悟出:语文教学中那大量庞杂的教学内容不就是由主干、分支组成的“知识树”吗?  相似文献   

3.
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和加强学生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诗文教学则是学生灵感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一定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现在,教育界许多部门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不断地推出各种创新教学优质课,与此相关的音像制品也不少。这充分说明创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人类思雏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根据灵感思堆的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情境中联想、在实践中激发、在激情中顿悟,可以加强学生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大家议论探讨的重点,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更加彻底地进入课堂,也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在语文教学中,灵感的出现往往会让语文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局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懂得利用,让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作文时,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得不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耗费了时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生活面狭窄,缺少发现。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思想,多方寻找源头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8.
论教学灵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学灵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只要教师对专业执着追求,热爱学生、关心和了解学生,有明确的教学创新动机,有一个良好的心绪,善于捕捉教学灵感来临的时间,能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就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相似文献   

9.
崔荣花 《考试周刊》2011,(51):33-33
动态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师生平等互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求学,达到掌握知识、增长能力的目的。教师负责情境创设,点拨引导,由台前退居幕后,是导不是演。作者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语文动态教学中的课堂要求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0.
陆机在《文赋》中曾说:“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以于胸意,言泉流于唇齿”。就足说:当灵感来临之时,想像丰富,目光锐利,思路清晰,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素材整理的条理清楚;文思如风似泉.奔流千里,语言扬扬洒洒。一挥万言。陆机的这段话充分证明了灵感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创造活动中,新形象与新思想的出现,常常带有突发性。这种心里状态称之为“灵感”。人的灵感不仅出现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且常常出现在创造的想象中。灵感并非无源之水,它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灵感不喜欢拜访懒惰的客人”(柴可夫斯基语);“灵感是对长期艰苦劳动的奖赏”(列宾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步启迪学生的灵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灵感基础上的教学创新,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灵感产生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同时受教师自身素养、学生素养及教材诸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创新,根植于对教学灵感的筛选、储备、分类与使用。该文从探讨教师灵感的诱因出发,对影响教师灵感的因素及如何处理灵感。使之成为教学创新的动力的方法、途径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武慧琴 《职教论坛》2002,(18):47-47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种“特殊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老师肩上。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创新素质的要素创新素质是教师内在的知识经验、智力和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和升华,是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的根本,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具体包括:1.深厚而广博的知识。语文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感问题,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有意识地捕捉灵感;二是教学中注意发现灵感;三是课后总结时归纳灵感.通过教师捕捉灵感,激发学生灵感,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罗颖 《湖南教育》2002,(23):46-47
一般来说,灵感往往与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创新联系在一起。它与教学有何关系?笔者认为,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科学创新,又要有艺术创造,因而探讨教学灵感的产生与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何谓灵感?有人说:“灵感是奇妙莫测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是上天给极少数人的一种特别恩赐。”其实不然,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感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创造主体在对问题进行长期思考后忽然“顿悟”,从而迅速、正确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甚至是直接解决了问题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文内容间接透露着小学生对生活及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看法,体现着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获得作文写作的灵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起并创建思维科学论,提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在语言应用还是在语文写作上,灵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灵感思维就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一、加强积累,奠定顿悟基础法国著名评论家丹纳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59):24-26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对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进步,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明确作文的写作手法,导致学生的作文杂乱无章,无法准确地表达自身情感与作文的主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意根据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写作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时,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得不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耗费了时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生活面狭窄,缺少发现。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思想,多方寻找源头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