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6年云南广大的回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这次起义,虽然是以回族的农民大众为主体,但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广大的汉族及云南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构成了一支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各族联合的革命队伍.广大的汉族及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之所以大量地参加这次回民起义,这固然与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云南各族人民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已达到了极点.故当回民揭起反清的大旗后,云南各族劳动人民便踊跃地参加了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孙中山语)的.因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民族的存亡迫在眉睫,凡爱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要扭转这种危险的局势,只有走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反帝反封建).这是历史的必由之路,没有第二种选择.回顾一下历史.我们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清朝,又成为阶级牢狱和民族牢狱.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人民还没有跨出黑暗的“中世纪的门槛”,人民的苦况是难以笔墨形容的.  相似文献   

3.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研究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离不开对汉族的重点剖析。纵观中国历史,可惊可叹的是汉族曾三次遭受外族入侵和统治的厄运。以目前史学界的一般看法多是侧重于看到其好的一面:外族接受了汉族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各民族实现了融合交流,扩大了疆域等。而对外族入侵和统治对汉民族心理上、文化上、思想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却讳莫如深,甚至有意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而外,约有五十个兄弟民族,人口约在四千万以上。这些兄弟民族,解放前长期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压迫制度的残酷统治和镇压,长期以来,在各个方面不能跟汉民族居于同等的地位;因此,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无情的破坏和蹂躏,这些民族的语言也受到极大的摧残。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政策,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解放以来,各兄弟民族跟汉族一样,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化和语言文字上也有了惊人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兄弟民族地区跟汉族地区还有较大的差别。为了迅速赶上发展较快的汉族地区,为了彻底改变兄弟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人民在元朝统治时期遭到了蒙古贵族和蒙汉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凶暴的压迫,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同时,在整个元朝统治时期,中国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更不断地从各地区上或各民族中,前仆后继,此伏彼起,大小千百次的武装起义始终没有停止过,也是史无前例的。到了元末顺帝时(1333—1368)就在全国范围內展开了形势如暴风骤雨,力量如雷霆万钧的反元大起义。这次大起义军队的主流是1351年在颖州(今安徽阜阳)以刘福通为首领的红巾军。当时反元战争的发展过程极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通过友好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互相交流,互相依存,形成一种伟大的力量,共同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促进中国历史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主流。但是,在我国古代阶级社会里,各民族之间,也有隔阂和偏见,甚至以兵戎相见,发生冲突和战争。其中有汉族统治者剥削压迫少数民族的事实:也有少数民族统治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又名“那安其主义”,它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曾在二十世纪初期传播流行于中国并有着不小的影响,这有其经济的、政治的、国际国内的等方面原因。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是它滋生和流传的土壤,两千多年来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政权,使得广大的小生产者不堪忍受,急于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只能是幻想在一个早上实现没有压迫、剥削,没有贫困,“把社会产物通通归到社会公有,然后各尽所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初四十年(1644年清军入关至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的社会矛盾性质问题,一直有争议的。而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关系着对清初农民起义、几位进步思想家、康熙等政治家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分歧意见。如吕振羽同志在《简明中国通史》和尚钺同志在《中国史纲要》中认为清朝统治者是黑暗的“民族牢狱”,清代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始终极其尖锐和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始终是主要的。刘大年同志在1961年《论康熙》一文中,给康熙帝作出了高度评价,他断言,清初压倒一切的社会矛盾,不过是民族矛盾旗子掩盖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是“反满派”地主和“拥满派”地主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他不仅不把民族矛盾说成是当时的主要矛盾,并且认为清初各种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也  相似文献   

9.
1862—1873年的西北回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62年(清同治六年),在西北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次回民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绝不是偶然的民族冲突。它是和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以及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分不开的。它是当时全国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西北回民起义也有其直接的內在的原因,这首先是由于西北人民受着严重的剥削压迫和残酷的统治;而清统治者对西北回民又是通过极端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因而,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特点。首先,我们看当时西北阶级矛盾尖锐的  相似文献   

10.
李龙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112-116
20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已是日暮途穷,革命派大兴。作为革命者的一个重要口号——“反满”,亦是喧嚣一时。与之相对应,满清统治者也提出了“排汉”主义。而在此二者之外,以满族留学生为首的满人新知识分子,站在立宪的政治立场上,却认为满汉已经没有明显的民族问题,极力倡导“融合满汉”,认为只有“融合满汉”才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一八九八年的“百日维新”,是甲午战后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第一次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高潮。刘少奇同志说:中国人民曾经长期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面。一百多年以前,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略中国,暴露了当时中国的封建皇朝完全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外来的侵略和压迫愈来愈厉害,国内的政治也愈来愈黑暗。从那个时候起,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对外关系上实际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广大人民过着非常痛苦的日子。但是,就在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论黄冈起义     
1907年5月22日爆发的潮州黄冈起义,是同盟会中央本部决定发动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因此,分析黄冈起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前所策动的一系列武装反清斗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就黄冈起义的兴起和失败原因,谈些看法。从表象上看,黄冈起义似乎是因清勇戏民妇事件所引起。①而实际上,如果运用辩证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剖,就不难发现,在现象的背后,还有其深刻的必然性。20世纪初经过义和团运动冲击和八国联军侵扰后的清朝政府,希冀凭“新政”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摆脱其危亡的处境。然而此时的满清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恰如“一幢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②内则  相似文献   

13.
康熙朝中叶是清朝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关键期,因为帝国的疆土和统治区域基本形成于此时,采取何种文化政策,是清朝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康熙帝十分重视各个被统治民族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他积极地了解汉族的文化,并将之视作一种政治资源加以利用.在争取汉族精英对满清认同的同时,他利用了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为清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把孔学当作救命草,极力鼓吹“君子应该统治人,小人应该被统治”,要人民“思无邪”,就是不许人民有造反的念头。然而,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不断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明末农民的大起义,再次戳穿了孔学的鬼话。 1628年,明朝全国遭灾,陕西北部旱灾特别重,许多农民饿死,凶恶的官府仍然向农民逼粮逼钱。愤怒的陕北农民,在农民领袖、闯王高迎祥等人率领下起义。他们把儒家宣扬的“思无邪”一类鬼话,统统踏在地下,举起革命刀枪,杀向地主、官府,指向孔孟之道。起义军从陕北打到河南、湖北一带。又从河南向东打,冲破明军包围,拿下明朝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在凤阳,起义军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祖坟一把火烧掉,显示出革命农民蔑视“天子”、敢于造反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推翻明朝黑暗统治的决心。高迎祥牺牲以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李闯王勇敢善战,生活朴素,关心人民疾苦。他大破“劳动者应该养活统治者”的孔学说教,宣布农民不再向地主、官府交纳钱粮,并且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起义军所到之处,杀贪官,除恶霸,号召农民夺回被地主霸占的土地和耕牛。他们还捣毁郡学,烧掉孔庙,镇压反动儒生。明朝贵族福王住在洛阳,霸占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考察中国古代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的历史依据谈论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自然涉及国家对国家、民族对民族的压迫与反压迫斗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古代、直至明中叶以前,凡对当时社会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具有较大影响的民族斗争,一般来说,大抵皆属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斗争,更确切地说,它主要发生在曾经处于对立时期内的汉族王朝同其他各民族政权之间。因此,古人所称的爱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的哈萨克族诗人唐加勒克生活在国际国内局势动荡的时代,他短暂的一生虽历经磨难,饱受黑暗势力的压迫和摧残,但他依然以炽热的激情歌唱了对祖国、对人民、对自然的一颗赤子之心的执着的爱,热切地抒发了对祖国的未来,对民族的发展所寄寓的崇高理想,同时也坦率地表达了对民族缺陷陋习的深深忧患.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对于外来民族的压迫都是不愿意的,都是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我们翻阅历史来看,中国人民对每一次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都是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的,给我们留下了反抗侵略斗争的榜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革命传统。三百多年前,当满清侵入关内以后,全国人民便普遍展开了抗清斗争,只因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不知依靠人民大众,在紧要关头依然只知争权夺利,以致各地的抗战都归于失败。当一六四五年南京沦陷後,满清下了薙发命令,令薙发匠挑着担子巡游街市,见蓄发人便强令薙去,若不从命,就斩首悬挂在担子的木竿上示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民愿意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的重要一章。在这一章中,秦末、唐末、明末三次农民大起义又是重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熟悉这三次起义的基本情况,了解起义农民敢于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史绩,我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比较三次大起义的原因 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次农民起义共同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三次大起义发生在三个前后不同的封建朝代,各有它具体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繁重的徭役和苛刻的刑罚。导火线是他们在被迫赴边境服役的途中,因遇雨误期,触犯了地主贵族的刑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陈胜、吴广这两位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毅然在大泽乡举行起义,以锐  相似文献   

19.
《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我国“五四”以来的优秀剧作之一。这出话剧的艺术生命力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分不开的。《日出》写于一九三五年,它所反映的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的中国都市社会的现实。这时是我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和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光明与黑暗  相似文献   

20.
元蒙王朝乃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之一,它不仅阶级压迫惨重,而且民族等级森严——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大西北各游牧民族)、汉人(包括中原地区和四川地区以及金人原辖区的人民)、南人(包括长江以南的原南宋辖区人民).尤其是文人学子的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几与娼妓、乞丐同流,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称.广大知识分子鉴于其社会地位卑微、仕途经济窒息的黑暗现实,大多于穷愁潦倒之中忧愤难当,以致放浪形骸或寄情山水,这一切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到散曲创作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