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作为城市这一组织的基本构成细胞单位——社区,历来是各种矛盾和利益的发源地。这些问题正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和社区功能的拓展而愈发变得严重。与此同时,社区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着公民精神缺失、法治意识薄弱以及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等方面的阻力。解决之路在于培养社区居民的法治思维,从文化方面入手,使法律信仰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修养、一种自觉约束、一种生活方式,以展现其精神和价值。只有将社区法治建设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法治建国必须要有先进的法治文化作为引领,没有文化的底蕴,法治国家建设缺少稳固的根基。本文就以法治文化作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治文化的差异,进一步论述今天的中国法治文化培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国家,推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法治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法治环境状况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分析法治的价值和初步认识法治评价因素,探讨法治环境的内涵,初步设计一套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区域法律环境指标评价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公民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分析了法治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基础上,切实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强化法律规范社会实践,提高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水平,逐步并牢固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强大内驱力,但目前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已严重地阻碍了法治化进程。因此,欲保证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为农村法治的实现提供内在的精神要件。  相似文献   

7.
法治建设离不开它深厚的文化基础,中西方由于在社会经济形式、社会结构以及传统观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在法治信仰的文化基础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探究中西方法治信仰的文化差异,并以此为立足点探求如何构建法治中国,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是法治之基石,它在西方法治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得以确立和固化;而中国百年法治之路之所以步履蹒跚,就是因为缺乏根深蒂固的法律信仰;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培育和固化民众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政治权利不仅是法律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资格能力,而且也是公民自身对于民主国家而承担的道德义务。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在监督公权力合理运行的同时,也必然依托于体制内外力量的双向巩固。政治权利的异化就等于变相放纵了垄断性行政权力的傲慢,总归要回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药方来抑制。在我国充满活力的市民社会中,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与扩大,乃是现代民主法治化建设的显著表征,展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应有自信与开放。  相似文献   

10.
法治文化就是已经实现了法治的国家和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文化,此时的法治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文化体系、社会文化类型,成了一种基本的"生活样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规则意识、破除人治文化、建设法治国家。创新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个性、开拓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诚信缺失应归因于信仰、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众多方面。道德信仰的重建非短期可以完成,剖析法律制度对社会诚信造成的影响显得更为迫切。在法律制度层面,法律体系是否完善、行政执法是否规范公正、司法公信力的高低以及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均对社会诚信直接产生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正视法律制度及法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支撑存在很多缺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完善生态法律制度,加强生态建设执法力度,健全司法机制,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3.
秩序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律秩序的构建是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体育法治建设同样要以体育法律秩序的构建为最终目标。以法律秩序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辨析了法律秩序及体育法律秩序的概念,并分析了体育法律秩序的特征、具体社会价值的体现以及我国体育法律秩序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体育法律秩序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国外体育法制建设对完善我国体育法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法制的比较,结合我国现阶段体育立法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为加强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完善我国体育法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共体育服务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日益重视和积极推进中,不断加快的法治政府建设与其形成了紧密的呼应,有必要对通过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来促进和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进行探讨。论文阐述了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责任;论证了法治政府作为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安排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从服务体育需求和保障体育权利、划定政府权限和规约行政行为、协调矛盾和保证社会公平等方面,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设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作为;并从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融入《体育法》修改内容、完善相关配套立法、建立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执法制度和队伍建设、实施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扩大法律服务和权利救济、开展法治宣传与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着眼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与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交流制度有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国目前正在逐步建立起一套运动员交流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法制化的今天,制度建设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都必须有其上位法作为其逻辑依据和法律依据。本文的目的在于理清运动员交流这一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关系,并提出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中地区黄塍镇新农村法治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应县黄塍镇新农村法治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苏中地区农村的法治现状:农民的法治意识依然淡薄,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法律的信任与农村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差距。文章提出从完善法律内容、健全法律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服务等方面入手,确保新农村法治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着参谋的作用,也是提升政府依法治国水平的一个必要举措,我国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也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政府法律顾问人力资源管理是决定这一制度能否最优化实施的关键,文章旨在讨论政府法律顾问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