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的美学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怎样才能使观众赏心阅目?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 电视新闻是客观现实美的直接反映 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电视新闻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种事实是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如果说:美是生活,那么,电视新闻正是要努力反映这种生活,表现这种生活的美,激励人们把现实的和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现代图书馆流淌着美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坚 《贵图学刊》2005,(3):6-7,25
美学指导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图书馆工作中同样浸润着美的理念。读者在现代图书馆中,感受着图书馆建筑的美、图书馆资源的美、图书馆员外在和心灵的美,感受看由美育导入心田的科学文化新知的传播,体验着美育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是一门关于美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直观的美,心灵感悟的美,同时也在发现着美,创造着美。其中,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是关键因素。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通过期刊、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人们会接触到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此时人们看到的图片已经是经过美术工作者编辑之后而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以情操上的陶冶,而且以艺术上的享受。而这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4.
从第一本时尚杂志在中国上架,由时尚杂志担纲主演的一场时尚大戏便轰轰烈烈在中国上演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这一场时尚大戏也愈演愈烈。可以说,时尚杂志在当代大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引领着大众的消费旨趣,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分解和融合,让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方式,来追求、体味、享受愈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5.
“美在生活”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美学命题。 但是,美是否存在于生活的紧要或危急关头?这并不是为所有人认同的一个命题。因为,照一般的审美规律而言,在人与对象的关系中,功利的关系要先于审美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当对象威胁到人和社会的安全时,人是难以产生审美欲望和审美意识的。 1998年的抗洪斗争,新闻传媒在危急关头进行了广泛、深入、持久的报道。抗洪新闻吸引了整个中国的注意力,它不仅牵动着公众的悲喜、引导着受众的情绪,而且抗洪新闻不知不觉地也成为了公众的一个巨大的、中心的审美对象。这是在充分信息化、传媒的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社会条件下,审美活动由微观向宏观扩展、审美对象不断丰富所带来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个时代是展现美、追求美的时代,美就是生活,美打扮生活、美代表我们的生活。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反映这个时代的生活美,讴歌这个时代美的东西,从而鞭挞、批判丑恶的事物。所以让新闻报道凸显美感,提高新闻报道的事实价值,能让人们在获得新闻的同时被生动、鲜活、形象的具体事实所感染,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最终实现新闻想达到的社会效果。但是如何让新闻报道有美感,笔者认为要从新闻标题、语言、采编人员素质上人手。  相似文献   

7.
漫话社会美     
社会美就是表现在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启示我们: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因而社会美的核心也主要是人的美。我们曾经提倡过“五讲四美”。其中“四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心灵美。显然,语言、行为、心灵之美,都是指人的美,环境美则除了将我们生活的客观环境创造成为整齐、清洁、朴素、大方的活动场所外,还要求活动在这些场所中的人,都具有美好的心灵、行为和语言,否则,环境美也不过是徒有其表,或者是时遭破坏,时被践踏,而化为乌有。社会美,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美、信息美、时效美,我们认为电视新闻不但要注意文字的新闻性,更要注意在真实性、信息性、时效性等方面体现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并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画面独特的美感,利用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形象反映生活,用电视新闻画面独有的美感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9.
赵卿兰 《大观周刊》2011,(14):58-58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和艺术享受的过程。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观察周围一切时,也不乏用审美的眼光进行审视,自觉不自觉地去探寻其中包含的审美价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记者采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美的探寻过程。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个在历史上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才由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命题——“美是生活”。我们探寻美,就是要到生活中去探寻美、去探寻生活的主体——人的美。作为社会主义新闻记者,就是要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去探寻美,去探寻这一生活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有美。美,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青年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展”已举办七届,不仅数量不断增加,总体上制作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创作仍有潜力。要提高微电影创作的水平,还需要两岸青年有更敏锐,也更深邃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12.
人物报道,主要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其重心在于展现人物事迹、展示人物精神层面、折射人物性格特征.报纸基于文字逻辑之美、深度之美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在满足读者信息和情感双重需求的同时,也向其展示出愈加丰富完整的生活.综观近年来都市报中的人物报道,正在以其鲜活外表和深刻内涵发挥着媒介功能,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对报纸提升形象、营造品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客观地存在于生活中,美感是美的反映。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倡导了“美是生活”的命题。所谓“生活”,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关系。社会或事物只有经过“物态化”之后才可能是美的,即只有当它具有了美的物质属性,才具有审美潜因。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内容与形式上都应体现美和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编辑、通讯员,是否具有审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审美感受表现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始于感觉,经由知觉,饱和着情感,伴随着联想和想象,贯穿着理解和思维,最后达到对生活本质、人生哲理的醒悟。那么,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它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传统的广告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广告成为当今欧、美发达国家最热门的广告形式。目前我国广告公司和客商也开始涉足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伴随着这种发展,电脑、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政式。从此.人们不用见府管理和商业活动的模式。从此,人们不用见面也可以顺利沟通,各种信息变得无限丰富,只有人的能力接受不了的信息,而没有人找不到的信息,这就是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广告更扩展到了无限的网络和手机等新兴电子平台,比如聊天软件、网络游戏、搜索网站和新闻网站、手机短信和彩铃甚至电话的等候录音里都可以放入广告的元素。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宣传手段日新月异.广告也要不断丰富、不断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16.
坐在浸满自己创意的小店内,听着悠闲的音乐,品着下午茶,看似百无聊赖中,思考着如何把自己的创意和产品融合在一起,同时想象着自己的产品,或者说作品将会摆在一些人的客厅,卧室里,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不一样,感受着那种淡淡的幸福……很美的生活吧。  相似文献   

17.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美的客观性、社会性,是美的重要特征。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劳动活动、斗争生活、社会生活及人类创造的产品之中。广播电视节目所反映的现实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就是说这种现实美是广播电视传播者通过办节目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因此,我们要坚持美来源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美是第一性的,各类节目反映的现实美是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观点。一、广播电视反映的社会美  相似文献   

19.
刘娅 《大观周刊》2012,(21):177-177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著名化妆师徐晶将主持人形象塑造提炼为三个层面:形美、色美、韵美,给笔者以深刻的启发。在传媒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节目主持人造型不但代表着节目的形象,而且引导着时尚的风潮。仔细探究节目主持人的造型,我们发现,无论是追求端庄大方的新闻评论类主持人、或是追求个性华丽的综艺娱乐类主持人、还是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活谈话类主持人,他们的造型都可以从形美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