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兆言语丝     
兆言语丝叶兆言文■潘顺祺图欺骗寻找本身是一个最美好的故事。希望往往就在人们身边,因为近,就足以把人们欺骗。被希望所欺骗,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人们活在欺骗中,正如人们活在希望中一样爱情小说在许多注明爱情小说的书本里,我们读到的是人的欲望,是灰姑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赵昂 《新闻三昧》2013,(9):46-47
"这些劳模的故事,不论是对学生们,还是对青年老师们,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郑丹娜告诉记者,有一些进入职高和技校就读的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郑丹娜就用赵郁的故事来鼓励他们。"学好技术,学会钻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样能成才。"她还准备把劳动模范请到自己的学校来给孩子们讲故事,不少老师也在问她其它劳模的经历。"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  相似文献   

3.
每到开学前夕,不少媒体都会去做捐助贫困学生的报道,一般模式是报纸征集贫困生的故事,然后呼吁读者或者企业向他们捐助学费或者生活费,热闹一阵子,就逐渐沉寂下去了.年年如此,虽是好事,但一些读者会有疑问,为何总是在这个时间点"发现"贫困学生,就好像到全国艾滋病日才想到关爱艾滋病人一样,有赶场应景之嫌.作为媒体,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模式来做关爱贫困生的报道,不分时间段地做这项工作,真正做好服务?宁波<东南商报>的"民企阳光"助学行动,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寒窗故事》是嘉兴电视台公共频道坚守了五年的一个公益助学行动。类似的助学报道其他媒体也一直在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家只把目光停留在学费的募集上,满足于解决个体的困难。如何把单纯的助学报道演绎成能引领青年学生自强奋斗、回馈社会的公益行动?我们在2009年《寒窗故事》第五季公益助学行动中进行了尝试,在坚持原来奉献爱心、捐助希望主旨精神的前提下,对活动内容进行充实、延伸。增加对前几季寒窗故事主人公的回访,让好心人了解他们播种的希望在成长;  相似文献   

5.
赖铭强 《大观周刊》2012,(51):251-25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家人的温馨点滴,与朋友的浓浓情意.与自己的缕缕心思。我们在经历自己故事的同时.也希望了解那些属于别人的故事。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期待着享受桃李的芬芳.期待着期许目光下稚嫩脸庞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在追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在现今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里.教师心里安放得下多少的学生故事?  相似文献   

6.
李梅 《大观周刊》2012,(51):365-365
一、做一名阳光教师。使课堂轻松愉悦 我最喜欢的小学老师是一名叫丁美涛的女老师.她辫子很长很长,脸上时时带着微笑,从她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她的关爱.下课后她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围着她.我最喜欢玩她的辫子,她从来显得厌烦过。每每站在讲台上.我就想起她的音容笑貌.努力让自己向她学习,最初是在学习和培养那种阳光心态.后来慢慢成了阳光习惯,只要进了教室.我就会自然而然地展示给学生亲切的笑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为学生的阳光.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明媚。  相似文献   

7.
刘春荣 《大观周刊》2012,(23):268-268
当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人就会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的教育也一样,当新课程实践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要抓住“人”这一最活跃最基本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来实践。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应该是生态课堂。用爱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着眼于儿童内涵的整体丰富,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自由、自发的空间;引导儿童愉悦、主动、体悟、表达音乐的内容。让他们在自然健康、绿色活泼的生态教学环境中,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论今日之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就像阳光、雨露、空气,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应开展全民阅读,提倡快乐阅读,给人类社会提供一个永久的诗意的栖息之地.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无论它怎样发达富有,怎样自由民主,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的缺点。为了弘扬正气、抵制邪风,这就需要采用杂文来揭露弊端。正如无论怎样光辉灿烂的阳光、无论怎样万里晴空,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总有阳光下的阴影。我们需要发现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需要发现阳光下的阴影;因为我们希望生活的更美好,希望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这样杂文就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未能挽回的生命电波》讲了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希望,看到坚持,却不得不面对巨大的遗憾——最后一瞬,心被伤痛的绳索突然勒紧。然而这是真实的灾难现场。每一处搜救点,人们都渴望奇迹的发生,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只能从废墟中掘出遗憾。记录下这种真实的,和记录下奇迹发生一样,是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图书馆阅览室一共只有五百个座位,但是每天到馆里来的读者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因此阅览室异常拥挤。虽然读者很多,但是借书却不多,因为来馆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附近大、中学校的学生。他们到图书馆来不是利用我馆藏书,而是来温习功课,或做课外作业,把阅览室当做学校自修室用。每天晚上和星期天读者中,学生佔百分之九十。在考试时期学生人数更多,门口隊伍排得很长,阅览室秩序也不好。这样就使那些经常来我馆借阅图书的机关干部以及其他成份的读者无法在馆内阅览。他们对图书馆意见很大。我们虽然曾经考虑过,学生佔用阅览室做功课是不好的,但又觉得我们图书馆附近学校很多,不让学生进来做功课恐怕行不通。而且每天来馆的其他成份读者也不太多,就没有识真来研究徹底解决的办法。一九五五年曾一度不让学生到馆里来做功课,  相似文献   

12.
毛毛虫上书房的成长 “这个冬天我喜欢,不必躲在空调房里了,每天午后温暖的阳光温柔地铺满了沙发和地板,心情也变得柔软起来。为儿子读一个萦绕着友谊与温情的故事——《柳林风声》,光是题目就令人遐想了。编者说这是适合围坐在暖暖的火炉边,大家一起听的故事,而我们随意地坐在地板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不也一样美妙吗?”这是来自一位家长亲子博客的一小段文字。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的话:我一直很希望在"馆长的故事"里能够看到湖南基层馆长的身影,这里的缘由有两个,一是6年前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关于中国中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生存现状的调研主要在湖南进行的,那份引起极大反响的调研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湖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惨况";二是我本人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行动"的第一站就在湖南,因此结识了一些湖南的县级图书馆馆长,并且知道了他们中一些让人既感动又心酸的故事。当我收到这份故事的时候,说实话,很吃惊。首先吃惊的是故事中的图书馆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困难,在湖南,能够有这样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是凤毛麟角;其次是这个图书馆的两位女馆长是从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入手来改变他们的服务状况的,这一点在国内基层图书馆中,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确是很难得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梦想社会? 在丹麦,市场上50%的鸡蛋都由放养鸡所产。消费者不喜欢让鸡呆在狭小的笼子里,而希望它们能自由接触天空和大地。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回归产品”,他们希望鸡蛋用我们祖父时代的技术和方法——古老方法——生产出来,消费者情愿为鸡蛋背后的故事多付价格。他们宁可多掏腰包也要得到有关动物伦理主义、田园风光和美好往昔的故事。我们把这叫做经典的梦想社会逻辑。尽管两种鸡蛋质量相仿,但消费者更加青睐有动人故事的鸡蛋。  相似文献   

15.
浙商群体的崛起,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浙商出身草根,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机会、有机会的地方抓住机会",他们"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他们让"每一寸土地都有铜板在跳动".浙商的故事为许多地方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既饱含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感,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契约,纪录片《今日龙抬头》在有限片长里高密度讲述了这一天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战疫故事,疫情的发生使平日里的许多微小与平凡变得不再普通。这些故事既有中国人对信念与希望的自觉,也有家庭、学校甚至陌生人之间的连接,亦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小爱、大爱镌刻在百味人生与日常生活里。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梗概几乎像每天媒体上都能读到的故事一样简单:一个被学校开除的问题少年,混迹于纽约街头,一天两夜的时间,花了一些钱,抽了几包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际遇,一不留神却成了"现代经典"。很多资料显示,在上世纪中期,小说一出版,就受到美国社会的追捧,校园里随处可见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模仿——身穿风  相似文献   

18.
有些时候CIO就如同故事里的那个村长一样,改完第一个"洞"后,发现后面的"洞"也要跟着进行修改才行,于是差不多把"洞"重新挖了一次。  相似文献   

19.
游戏至死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84-184
<正>外星人并没有摧毁自己,他们只是迷上了计算机游戏,忘了殖民太空。他们太忙了,忙着沉溺于网游,就像我们今天所做的一样。一大清早,叔叔打来电话,开口就要我在北京帮他找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家的孩子,15岁,死活也不上学了。说老师不喜欢他,同桌也欺负他,撕他的课本和作业。"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把"应试教育"和"公益教育"清楚地分割开来。义务教育、幼儿教育以及高中大学教育也是公益而非赚钱的手段,所以在日本学校里是不可能出现办收费补习班的事情的。暑假结束,不少学生也结束了他们的假期补课生活,然而,新一轮的补课又会开始。不少地方对"严禁教师收费补课、学校违规办班"的规定罔顾逆行,各种收费补习班以及补习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层出不穷,让学生们烦恼,家长们头疼。经常看到有人在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人甚至由衷地相信"国外"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什么"素质教育"。其实也不完全是那样,中国之外的世界很大很大,既有丹麦、芬兰、瑞典那些真的没有应试教育的国家,也有日本、韩国那样,和中国一样把应试教育搞得轰轰烈烈的国家,还有数遍全国也找不到多少人能认字的国家,光是一句"国外"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