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金杂剧中有“竹竿子”一称,指以手执道具竹竿子为特征的角色。根据史料和戏曲文物考察,以执竹竿子为标志的角色应分为两种:一为杂剧中的引戏色,一为杂剧表演和宫廷事物中的参军色。其竹竿子形制有不同:引戏色所执为长而光滑的竹棍;参军色则在竹棍顶部另有饰物,又称“竹竿拂子”。  相似文献   

2.
净脚小考     
古典戏剧中脚色装扮,配以上场时的搬演程式,都有助台下的观众了解脚色,容易投入搬演的故事之中。净脚在元杂剧中所扮演的都是负面人物,非故事主角;但净脚在戏剧滥筋之初的参军戏中本是主角,可扮演正面和负面人物。发展到元杂剧它却有如此大的改变,从后赵至唐朱元之间,净脚的扮演性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丑"是一台戏的四大梁柱。从宋元南戏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几行角色。人们认为,这四个名称是借助"反喻"而成的,戏味颇浓。  相似文献   

5.
李艳辉 《文教资料》2011,(36):165-166
“靓”其实应该是净的原字,为“傅粉墨”、“妆饰”之意,源自古代的参军戏。靓由参军这一脚色发展而来,是参军二字的促音,而靓又假借兼取其义导致了“净”的出现。此后,净脚在元杂剧、宋元南戏、及明传奇中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最终在明中晚期形成了大面(净)、二面(副净)及三面(丑)这一相对稳定的脚色格局.这一格局又在清代地方戏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秦汉时期的歌舞艺术、说唱艺术成为戏曲发端的源头,唐代参军戏在继承和吸收前代艺术形式基础上,迸发出新的活力,直至宋元时期,戏曲最终形成一种集歌舞表演、唱歌、各种角色分工具备并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形式。自盘庚迁都到殷之后,河南在我国多个历史朝代都担任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责。宋元戏曲诞生于宋金,发展大成于元,河南是宋元戏曲的发祥地,留存有大量的宋元戏曲遗址遗迹和文物。研究河南宋元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解读河南的宋元戏曲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戏说父亲     
我爸是个苦人,但爸说苦是戏,乐也是戏,反正人生好歹都是戏。还说不管哭戏笑戏,只要角色到位了就是好戏。 爸的人生不算成功,只是在父亲这一角色里,他演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8.
朱有敦《关云长义勇辞金》杂剧和无名氏《古城记》传奇是以关羽为主要人物的戏曲作品,这两部作品是关公戏的代表。明代孤本戏曲选集中,以关羽为主解的单出戏被大量选入。关羽作为神的形象也广泛散见于其它题材的戏曲作品。这向人们充分表明代关公戏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本文选取明代这一时间横断面,考察并分析戏曲中关羽形象共时并存的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陆羽少年时曾加入戏班,擅演"参军戏"。因其为参军戏撰词,始有"陆参军"之名。湖州是陆羽居住时间最长的第二故乡。唐代至南宋,湖州的参军戏演出十分活跃,由参军戏衍变而成的"宋杂剧"亦是方兴未艾。其中,既有著名的艺人,又有颇具湖州特色的曲目。所有这些,应该说是陆羽参军戏对湖州直接影响的结果。至于后世所出现的相声、滑稽戏、独脚戏等曲种,其实也受到陆羽参军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戏曲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它不断地吸收历朝历代出现在正史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将其改编成戏曲的形式,搬演上舞台,活跃在群众中间。从先秦的社火、秧歌、参军戏到唐代教坊梨园的形成,到宋金杂剧和元杂剧的成熟,明清传奇的繁荣,以及清代地方戏的繁盛和京剧的独霸天下。在众多的戏曲形式和剧目当中,诸葛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清以后,诸葛戏的上演达到了高潮,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目。主要原因是地方戏和京剧的出现,戏曲需要更多的素材来编演剧目,许多旧有题材和新的材料都进入艺术家的眼界,以各种各样的戏曲形式重新或开始出现在舞台上。因此,更多的伶人也从《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取材,这样,许多新的诸葛戏就出现在了舞台上。据不完全统计,戏曲《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在清以后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戏曲史发展到元代,第一次大量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官吏形象,色彩鲜明,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它不仅有很高的舞台演出价值和训诫意义,而且有丰富的审美趣味。由此,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审视到元代的社会风情、人文面貌、阶级关系、戏曲概况以及这些官吏形象对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等方面的意义,无疑今天仍有现实的鉴戒作用。综观元代戏曲,几乎是无官不成戏,无戏不见吏的。元人入主中原后,“蒙古统治者招纳和利用汉人世族,在中原地区逐渐建立了蒙古贵族与汉族地主的联合统治”。①在基层政权中,由官员和交员这两个层次的人物构成了元蒙统…  相似文献   

13.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是在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介绍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钓拐》中的反丑刘二,他不仅体现了反丑人物表演的形态特征和赣南采茶戏中独具特色的"三绝"表演技艺,而且从美学角度看,刘二这一角色还体现了"化丑为美"的表演审美情趣。在民间素有"三角成戏,小丑当家"的说法,可见反丑人物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影《色·戒》中有七场麻将戏,涉及了上海女人的一切生活。男女主角的情欲、女主角的女人味和老上海的生活氛围,都是通过这七场麻将戏展示出来的。可以说,麻将戏不仅是整部电影首尾呼应的镜头,还是各场戏的衔接之处,更是电影里人物心理、行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为无声之戏,戏曲为有声之小说。《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与戏曲中的家门一样是小说主体故事的总括和主要人物命运的总设计,《红楼梦》人物外貌的定格描写与戏曲中人物上场亮相近似;《红楼梦》人物视角中的人与景给人以生动的临场感。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就戏曲人物在戏中的动人表情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讨论的重点历来集中在参军名目及其产生的年代上。然而,从戏剧发生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说,职官序列中有无参军并非判断参军戏起源的主要标准,是否具有扮演特征才是问题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可知,"石躭说"所述故事尚为戏剧化的生活场景,乃参军戏的本事;"周延说"中始具备扮演的性质,系以艺术再现生活,参军戏当由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4,(13):62-62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9.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网络时代成人学习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建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正在形成。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在这一进程中,成人学习者由传统的接受者到日益理性的解读者的这一角色转变也势在必然。本文追溯了解读者这一角色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层探析,分析了解读者这一角色确立的必要性及依据,最后分析了确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