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比较能使被比事物的本质特征更清楚,从而确切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防止知识的混淆和割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让学生知道比较是怎么回事,谁和谁比,比什么,怎么比.下面就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年级)中的运用谈些认识.一、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低年级,学生已有了初步比较大小、多少的能力,中高年级则应帮学生明确比较目的,  相似文献   

2.
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外部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 ,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 ,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语文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 ,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 ,提高阅读效率 ,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求同比较 在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说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蒋干 ,这从课题中就可知道 ,你认为是这样吗 ?面对提问 ,学生举棋不定 ,难以回答。于是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并提问启发 :《我的…  相似文献   

3.
一、对学生易混淆的应用题可组织学生去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应用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正、反归一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等。它们纵向、横向联系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解答时不易分辨,常出现混淆。在教学中,我根据这些应用题的特点,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座位周围每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并按学习好坏适当搭配进行讨论研究,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如讨论易混淆的两类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不同?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各用什么方法解答?解法有何异同?等。…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弄清题意.出示例1,学生读题,教师提问:(1)题里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题中“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后一个"平均"是指把什么数平均?它与前面的那个"平均"有什么不同?其次,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揭示数量关系,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揭示部与总的关系.教师问:要求剩下多少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哪个条件是隐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相似文献   

5.
<正>一、比较和联想的内涵分析(一)比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两事物间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二)联想教学法的内涵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链接而展开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由一种事物推延到另一种事物,由一种意境联系到另一种意境,利用事物和意境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情  相似文献   

6.
文豪 《教学月刊》2023,(4):78-80
变式教学可以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明白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科学概念.在变式教学中,教师可原题剖析以寻找变式方向,合理变式以提高思维深度,及时连贯以增加知识联系,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将知识串联成网.教师还应总结提升以延展理解宽度,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成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7.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片段一:揭题时的识字教学(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瞧,这是什么?(出示葡萄图片,在葡萄图片下面贴生字卡片:葡萄)(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把所学生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师:看着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这两个字都读第二声。生:“萄”跟“葡”做朋友的时候读轻声。教师指名学生个别读、齐读。(强化训练,使语调更准确。)师:除了字音上的发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师: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6三道题,要求学生体会并学造此喻句。教学时可分下列五步进行。一、分析句子。比喻句的构成大多是“什么,像什么”(这里仅指明喻)。可先让学生读题中的5个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后,按“什么、像什么”把5个句子分成前后两部分,用“‖”隔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各句中分别讲了几件事物?这些事物是否属于同一类?这些事物之间有何联系?学生通过读、想、议,加上教师的指点,感知比喻句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六年制十一册第4单元《分辨事物和联想》这篇读写例话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紧紧扣住“分辨”这个重点,精心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紧扣“分辨”,设计问题.教师提的问题要“精”,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有哪两种方法?3、为什么要分辨事物和联想?恰当运用联想对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统揽全文,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比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因此,比较是思维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有比较才有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因此,通过比较,人们才能区别真伪,判断是非,对事物的认识才能更精确。语文课比较教学就是将比较研究引入语文教学领域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教师运用“比较教学”把新旧教材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温故知新,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比较是我们认识、分辨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比较法在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得更加广泛。一、让学生在观察中联系比较,归纳形成概念。小学生观察事物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寻找事物的异同点,在观察中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昆虫》这一棵,让学生采集农作物的害虫和益虫,如蚂蚁、蜻蜒、蝴蝶、蜜蜂等  相似文献   

12.
本次过关自测题,主要是通用教材第三册及与这一册教材教法有关的内容。1.乘法口诀表有几种?通用教材中采用了哪一种?其优点是什么?2.在通用教材采用的四十五句乘法口诀中,每一句口诀有几种含意?可以用来计算几种乘除法式题?3.第三册中出现的两步式题与第二册中出现的两步式题相比,在计算方法上和教学要求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教师都在积极探讨三类课文教学的区别和联系,本文拟结合小学语文十册第七组教材谈谈这个问题。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学会从事物和周围环境的联系中深透地理解文章。培养他们从事物的联系、变化中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如何完成呢?  相似文献   

14.
大纲对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教材中20以内进位加法算题共有36道,要小学生机械地、一题一题地记忆,确是个负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教学设想: (一) 观察比较,寻找联系,推导加法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编造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相似文献   

15.
题组教学是把对比型题组、一题多变型题组、一题多解型题组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变化中、思考中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题组学习中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解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6.
例2"老师2人、同学43人一起去看电影,老师和同学一共去了多少人?"是第一次出现的完整的应用题,可采取"以旧引新,分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旧引新.教师让学生口算一组10以内的加法式题.然后,进行如下两组题型的视算练习:30+6;52+7.在概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设问:"如果一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么算?"顺利地导入新课.二、分层讲授.出示例2,读题后,分以下四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理解题意.1、弄清题意与结构.教师提问:"去看电影的老师有几人?同学有几人?题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低年级学生在比较事物时,经常分不清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所以,比较时最好从比较事物的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比较事物的相同点;先从差距较为明显的例子入手,而后再比较差异细微的事物;先比较容易感知的事物,再过渡到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加法应用题时,当学生掌握了一个加数的含义后,可列出这样一组练习题:(1)学校有足球8个,篮球7个,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球?(2)学校有足球和篮球一共15个,已知篮球有7个,足球有多少个?8 7=15(个)15-7=8(个)引导学生观察(1)(2)两例题的图示,比较(1)(2)两题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建立起对加、减法相互关系的初步认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对事物相同及相异点的比较,有利于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二、培养初步的抽象与概括能力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概念是从感知认识开始的,经过老师的引导初步形成表象,再抽象概括为数学概念。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抓好从感知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概念时,我先拿两根一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的基本含义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其中的一种材料或事物是主要的),求同寻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 类比——教师把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引导学生确定事物的异同点及其本质属性; 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正反分析,使对  相似文献   

19.
一、单元提示学生初次接触到说明文,教学中要引导他们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与记叙的区别。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中可从以下三点引导:(1) 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2) 如何围绕特征说明?(3) 学会细致准确观察事物才能抓住特征。让学生发现并学习分析每篇文章怎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安排材料。 2.说明事物要有顺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各地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可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和体会,引导学生如何去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设计和课题研究等途径来实现;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阅读教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