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2.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调整了课文类型,把现行教材中的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调整为两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减少了课文类型。结合学生实际,遵循语文教学和学生认识规律,阅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按以下四个步骤,依据课后“思考·练习”,读懂阅读课文。现以《茅以升立志造桥》为例谈谈三年级阅读课文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潘新征 《考试周刊》2011,(90):46-46
纵观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讲读.轻阅读课文的教学现象。试看,现在举行的阅读教学观摩课不是清一色的讲读课文教学吗?学界普遍认为,讲读课文有得讲、容易上.而阅读课文讲得少、放不开。加之,平时对于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理解与实践因人而异.以至于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的教学几乎没有区别。其实,阅读课文的教学是讲读课文教学的延续,是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必要条件,它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谈几点对阅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理清线索 层层突破──《一个苹果》教学设计孔连根敦/字/参/亏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八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整整七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却吃不完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以“一个苹果”串联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这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生字新...  相似文献   

6.
一、以标题设疑,初步感知课文教学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后立刻设疑:你见到了课题,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①“你们”是指谁?②他们想了些什么?③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错在哪里?④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在哪里说的?⑤“你们想错了”这个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弄清标题的来由。然后组织学生讨论①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语文教学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课文既然是“例子”,那就要求教师们把它当作“例子”来教,让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使之掌握概括的方法,笔者有意识地在课文概括上下功夫,用好用活这个“例子”,认真筛选课文最有价值的概括点(或篇或段或句),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研讨,从而掌握其规律。比如教学唐弢的《琐忆》时,我把概括七件小事作为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把小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分别称之为二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二、三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课数的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适当增加。这种教材编排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纲》指出:“对于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对于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然而,多数教师无视大纲要求,把二、三类课文一律上成讲读课。这样就使二、三类课文教学长期偏离大纲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使二、三类课文的教学贴近大纲要求,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对二、三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阅读课文运用“考查法”,独立阅读课文运用“自测法”是可行的。考查法的教学过程是: (一)教师设计问题。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若干问题,并在课堂亮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阅读课文后边,都有2—5道“习题”,它是教材编者交给学生自学的“指南”,交给教师导读的“提示”,教师要抓课后练习,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自学。要指导学生从课后练习中明白自学要求、训练重点。学生阅读课文,总有一个主要目的或一个着眼点。泛泛地要求学生“把课文学深学透”,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而课后练习就是编者指出的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要求和训练重点。如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阅读课文,这些课文占教材总量的二分之一。对于阅读课文的处理,目前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包办代替,以教师讲解为主;另一种是撒手不管,干脆让学生自由去看。这两种做法都没有从编选阅读课文的目的出发。《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中的阅读课文,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这就是说,对于阅读课文的处理,既要以“学生学习”为主,即自学为主,但又要教师去“有计划地指导”,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把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的新朋友—电脑》是一篇阅读课文 ,许多教师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往往不太重视 ,备课也没有像其它精读课文那么认真 ,因而在教学中也往往轻描淡写地走走过场 ,应付了事。殊不知这样做既有悖于编者的编写意图 ,也使学生们失去了一次次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 ,从而很难完成“由扶到放”的飞跃 ,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升华。所以首先建议老师们对阅读课文一定要认真对待 ,把它们作为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精心设计。因为此类课文在选材上往往更适合学生阅读 ,没有艰涩难懂的词句 ,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学生们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  相似文献   

12.
刘莉 《云南教育》2000,(5):23-23
多年来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少教师经常把“阅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来教 ,不注意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这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我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 ,认真钻研并把握“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要求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解题目 ,明目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解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 ,同时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关心和注意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为学生自学注入动力 ,这是…  相似文献   

13.
[教法谈片] 1.从文题切入,以点拉线。本文的标题就是一个较好的教学视点。“‘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犹言并非不施行,可见“费”精神并没有错;但又明明说应该缓行,可见现在实行又有错。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从文题揭示的这一组矛盾切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有关注释,筛选最重要的信息。明确:“费”精神原义是竞技术语,指竞赛中要光明正大,不用不正当手段;课文中指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语文教师,也是班任任。为了了解班上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常常去听数学老师的教课和翻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在听课中,我发现了有一些错字常常是由教师影响给同学的,并且不只是一个数学教师是这样。因此,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供数学老师教学上参考。无论在数学课文和作业本上,师生常常把“数”错写成“(由攵)”,这个字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或作业本上不知订正过多少次,但现在学生仍然写错。其次是“解”字往往把它写成“介”,用“介”来代替“解”。这两个字不仅字形大有差少次,况且字的读音也不相同,“解”(读jie)、“介”(读jie)。另外,把“圆”字写成“园”。这两字也不同的,前者读yuan,没有简化字,就词性来说,它是形容词;后者虽也读yuan,但它是“園”的简化字,是名  相似文献   

15.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义”教材第九册(五年制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和“思考练习”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一、借助“预习”,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再把圆明园被毁灭的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要点: 学习通过记叙富有特色的故事片断和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以“我”和范爱农的交往为线索把许多人和事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写法;认识课文所批判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二、学习指要: (一)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从“然而”到“谁知道呢?你问她去”),回答如下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词:①无地可容②愚不可及③雍容④匪刑⑤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分钟 2.“互相的嘲笑和悲哀”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讲究开头,好文章的好开头总有引人入胜之妙。要教好一课书,设计一个好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调动起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这种开头叫做“课引子”。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课引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了鼓励学生独立钻研课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天山景物记》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先写了《论语·述而》的一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问学生懂不懂,学生说第一句不懂,第二句懂。于是我把第一句里的“愤”和“悱”两字作了解释,这样学生就能译出这段话了:“孔子说:(我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微笑舞台     
背书父亲:“你把这篇课文背完,我带你去吃整只烤鸡。”儿子:“那我背两段就可以了,我只想吃两个鸡腿。”(发发)偷鸡贼小偷偷了一只鸡,正在河边给鸡拔毛,这时一个警察过来,小偷急忙把鸡扔到了河里。警察问:“你在干什么?河里是什么东西?”小偷:“那是一只鸡,它要过河去,我在帮它看衣服……”(发发)无法合作农场中一头猪和一只鸡在谈慈善。猪说:“我很想有一个方法能帮助那些没有饭吃的穷人。”鸡说:“我们来合作,可以做一个火腿蛋来给他们吃。”猪摇摇头说:“你说得倒容易。你只需要贡献一个副产品,而我却要少一条腿。”(发发)微笑舞台…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以组为单位按序编排。每组内安排了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三类课文。而这三类课又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重点训练项目。其要求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讲读课文重在“教”,教给学生读书、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在于“引”,学生通过讲读课中所获知识,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学习和完成作业,加以巩固;独立阅读课文却重在“放”,对这类课文  相似文献   

20.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