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曼昱在发钩子球后的还原动作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右腿上,图7中,她的左脚站得稍微有些虚,这样更有助于右脚蹬地侧身,保证快速让开位置。至于发球后如何取位的问题,是要根据自己使用的战术而定的,并不是只遵照一套标准。例如想采用两面上手抢攻战术的时候,站位就可以平一些,保证重心是均匀的,这样微调后就可以完成抢攻。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2,(5):90-91
正手位的前后步法主要体现在中近台相持上旋球时的使用,以及上步回短球后退回来进行正手衔接时的使用(如接发球时挑打或摆短后撤步衔接下一板进攻)。在近台拉攻上旋球时,身体站位要跟球台保持在50公分左右,击球主要以快带为主;退到中台时(以右手选手为例),左腿要使用并步往后或斜后方迈出,右腿也随之后撤,以完成步法调整。在中台拉球时的动作可以加大,速度也可以放慢。如果要继续回到近台时,则需要右腿先起动并步,左腿再顺势往前插,这样前后的步法就区分开了。  相似文献   

3.
转换重心,照顾落点 在抢攻失误的时候,很少会有人认为失误的原因是发球的还原问题。有人会想到因为位置调整不佳,导致回球失误,但是怎么调,就成了困扰大家的根本。本篇中,郑培峰在发球时重心是从右向左转换,发球后重心完全放在右腿上,以右腿为支撑点,完成还原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发球后除了重心转换外,取位也很重要,因为离台的远近直接影响了下一板的衔接。这个距离要因个人习惯和身材而定,保证要能照顾到全台的各个落点。  相似文献   

4.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抢攻动作解析1.佩尔森侧身位正手发球,瓦尔德内尔站位左半台准备接发球。3.瓦尔德内尔接发球时重心移至右脚准备侧身用正手拉弧圈球。4.瓦尔德内尔调整好重心的平衡,注意他的膝关节,集所有的力量准备发力。2.瓦尔德内尔开始移动步法,寻找正手...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3,(1):108-109
步法要上到位 发完球后被对方搓摆一板短球时,如果想要利用反手拧拉上手进攻,步法一定要上到位。发完球后可以通过垫步调整交换一下身体重心,然后右脚伸到台内可以支撑上半身的最佳击球位置。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7.
搓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接发球技术。它依靠准确的步法调整和身体重心的辅助,能够起到限制对方抢攻,控制回合节奏的作用。在准备搓正手位短球的过程中,一般有两种移动步法的方式:一种是比较直接的“一步上”;另一种是相对复杂的“垫步上”。前者动作速率更快;但后者更能体现身体重心辅助击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7):84-85
正手摆短后衔接反手快撕,也是一个需要正反手自然转换才能发挥功效的套路。尤其是在对方准备发球抢攻或是双方在短球相持的过程中,对方主动挑打或晃推到我方反手位时,反手快撕可以起到迅速将被动转为主动的作用。在衔接过程中,从正手向反手的迅速移动是至关重要的,脚下步法要保证灵活。使用反手撕时,要有稳定的重心支撑,发力时可多依靠手腕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9.
瓦尔德内尔控制球转攻技术解析1、萨姆索诺夫站位左半台侧身用正手发球注意他发球时的站位;瓦尔德内尔位于侧身位准备接发球。2、萨姆索诺夫完成发球动作时,膝关节生重心很低便于快速移动。3、瓦尔德内尔移动步法接近网短球,注意他肘关节的位置放得很低以便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手抢冲半出台球参照孔令辉在比赛中的图片,当对方摆短稍长时,孔令辉利用正手侧身抢冲半出台球得分.首先让我们看一看孔令辉的站位,当孔令辉侧身时,双腿分开的距离比双肩大一些,左腿在前,右腿在后.为了抢冲半出台球,重心必须从后向前移动,如果站位平行,那么重心就容易向旁边移动,导致失误,或用不上力.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4,(11):86-87
后两组图解主要展现了高水平运动员是怎样通过不同的重心调节来协助完成击球动作的。第一组是陈建安发球,马龙在中间偏正手的位置用反手拧拉的技术把球拉了起来,但回球弧线偏高,陈建安抓住机会,在没有进行步法调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重心,完成了一板精彩的“高压式”反手快撕。  相似文献   

12.
韦晴光 《乒乓世界》2008,(6):114-121
左脚用力蹬地,膝盖随腰部转动,右手开始向后引拍 正手拉球时,左脚的前脚掌一定要用力蹬地,使身体重心稳定:膝盖随着腰部向内转动的同时,右手开始向后引拍(图A1-A3)。这样在引拍的过程中可以使重心很自然地放到右腿上,为击球时的重心交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重心交换是乒乓球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大球时代更是如此。 王励勤以技术全面、实力雄厚而著称。他正反手攻球的运用非常默契,主要在于他的重心交换很好,协调一致。反手拉打时,重心从左腿移动到右腿(图1—2),然后还原到中间(图4)。正手拉打时,以右腿为轴心(图7—8),左肩向内侧转过来,也就是转腰拉手,重心由右腿开始移到左腿(图8—10)。 。Jl 从反手位转到正手位,只要有正确的重心交换,无论是摆短还是相持,都做到能运用自如,也就是说在形成快攻后,重 心交换能及时照顾到两个大角度的球,做到没有死角。从图9—10中看到,和以往相比,拉手是由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2,(5):92-93
在进行正反手摆速的练习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左右步法的调整。在左右移动中,主要以并步的调整为主,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两脚之间的重心转换。从反手到正手的时候(以右手选手为例),左腿要先向右并过来,右腿向右迈出后支撑住身体的重心;从正手回到反手的时候,右腿要向左起动并步,随后将重心再交换到左腿。击球时保持这种重心交换,更有利于两边把台的稳定性,提高击球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5.
赵晖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3,(6):108-109
运用前臂和重心加强劈长质量 正手台内劈长在接发球环节用得比较多,出球要力争劈到底线位置,不让对方从容起板进攻。击球前,步法要保证上到位。触球时可以利用手指,特别是中指的发力给球突然增加下旋。想要劈到底线或者空当时,要在观察对手站位的同时,利用前臂和身体重心下压将球的弧线送得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2,(8):100-101
马龙在发球后的正手抢攻力量大、旋转强,往往能够为后面的衔接创造主动优势,形成快速得分。之所以能将这项技术的质量完成得如此之高,在于他在发球后准备侧身抢攻的步法调整得十分到位。首先,他在击球后利用“小碎步”实现迅速还原;然后在判断对方回球落点和速度的过程中,又及时起动了侧身步法,确保在击球前充分移动到位。这两次步法调整的节奏非常合理,脚下很干净,从而保证了身体重心辅助手上击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18.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0,(11):105-107
提到“发抢”这个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发球抢攻是战术体系中最重要得分手段。本篇为各位球友介绍的“横板正手发下旋球后接侧身抢攻”,是横板打法中最常用的一个套路。尽管它具有很强的威胁性,但很多业余球友在实战中运用后,不仅未能确立进攻优势,反而被对手看破用意,反客为主。比如有时发完球刚刚准备侧身抢攻时,被对手直接摆短或劈长到正手大角度,难以上手:有时侧过身后却发现来球是一条“追身”的路线,在拉球时难以发力,只能勉强搪塞:有时抢攻后被对方轻易地防回来,自己难以连续进攻,找不到下一板进攻的击球点。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4,(9):96-97
陈先生也属于那种打球特别爱发力的球友,除非这板发力球能够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否则想从反手转到正手来实施衔接,几乎不太可能。正反手衔接进攻是一个组合套路的问题,它牵扯到前一板的节奏,质量,转换步法,重心交换等等,陈先生是左手持泊,他在正常击球时左脚太往外冒了,这样的站位打起反手来问题不太,但是换到正手时就很容易造成击球时间过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