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拍的故事     
女儿六岁半,我们送她到体校学打乒乓球。她妈给她买了一只球拍,横板反胶,138元。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第一只球拍———自制的木球拍。1973年我上四年级时,迷上了乒乓球。乒乓球热使村里小学校的四座水泥球台旁每天都围满了打球的孩子,即使是寒冷的三九天,我们打...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拿起球拍的时间已在模糊的记忆里,可U肯定是父亲打球给了我拿起球拍的勇气。要说我的乒6球旅程真正起航还是从一个梦开始的——那是30年亩的一个春天,10岁的我走进了张家口市少年乒乓球村校,很快就成了“一支独秀”,就在得意之中我进人了梦乡:乒乓球在头上转来转去,数不清有多少,不久只剩一个球,突然球从中间分开变成了两艘小白船,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小白船飘向远方……。1997年5月在飞往英国伯明翰的飞机上,我望着窗外的白云想起了V白船”那一幕。是呀,28年过去了,我终于代表祖国去参加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转播工作…  相似文献   

3.
范昕 《乒乓世界》2012,(2):141-141
25年前,我在9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父亲送了我一副“红双喜”乒乓球拍。也许是他察觉到了我对乒乓球的那份痴迷,当时日子过得紧,那球拍是父亲思量再三拿出半个月工资加稿费从县城为我买回的。  相似文献   

4.
趑爽 《乒乓世界》2010,(8):135-135
7月5日,对我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狂爱乒乓球的我走进了《乒乓世界》编辑部,成为了一名实习生。这意味着在这段时期里,乒乓球将成为我的事业,一想到这,我就激动无比。  相似文献   

5.
曹家凌 《乒乓世界》2012,(12):139-139
当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对于乒乓球,我就已经不能自拔。尽管那时候用石板做球台,用木板做球拍,但每次我都是一打一整天,完全不知道疲倦。还记得我买的第一副球拍是两块木板。就是为了这10元钱的两块木板,我几乎花费了一年的积蓄。可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从有了球拍之后,我天天都带着它去上学。每次一听到下课的铃声,我们几个小伙伴便马上跑到操场上去占领球台。我对于乒乓球的如痴如醉,爸爸看在眼里。他担心经常打球会影响我的学习。所以有一次趁我忘记带球拍去上学,爸爸就把它当柴火直接烧掉。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故事     
杂志社一楼是娱乐大厅,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和两张台球桌,午休或是下班以后,大家都喜欢到这儿活动一下筋骨。这几天电视里连续现场直播了好几场乒乓球比赛,我与时俱进模仿了好几手王皓的绝活,下班后便手拿球拍苦寻"试验"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选择得心应手的球拍不仅是每个运动员,而且是每个乒乓球爱好者愿望。现代乒乓球技术包含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打法,对球拍性能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弄清不同技术类型与球拍之间的关系才能选择适合自己打法的球拍。乒乓球的打法类型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近台快攻型———...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拍触球的时间问题,对乒乓球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训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力学角度看,乒乓球运动员之所以能够打出变化多端、各式各样运动状态的球,全在于球拍的性能及对球的施力技巧上。而球拍的作用及运动员对球的施力。仅仅是发生在球与球拍相接触的那一个短暂时间里。一旦球离拍飞出,运动员就再也无法控制球的运动、对球施加影响了。可以说,没有触球时间,便没有对球的控制,也便没有变化万千的球的运动。用球拍击球时,球拍触球时间一般有多长?能在一个多大范围内变化?触球时间长短由哪些因素决定?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可以增长或减少触球时间等等问题,都是属于乒乓球基础理论应该研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前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商不多见,《乒乓世界》1984年第2期“球拍触球时间的纪录”一文,报道了日本蝴蝶牌乒乓球器材公司关于乒乓球拍触球时间的  相似文献   

9.
上期载:孔令辉从幼儿园小班升到了大班后的一天,他跟爸爸孔祥智说:“爸爸,我要打乒乓球,你给我一个球拍吧!” 天意。 还是天意。 不信,请你听听: 第一桩:孔令辉向爸爸要球拍的第二天,果然得到了爸爸送给他的一个球拍,但却是个旧的,把儿都松动了。孔祥智精心地“包扎”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世情缘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着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教学工作,全系乒乓球所赐。 在我还是一名顽童的时候,每天看着高年级的大哥哥在教室前的水泥台上玩着一个小小的白球,便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父亲用二元一角钱给我买了一块球拍,从此开始了我的乒乓梦。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尤其是进了校队之后,参加比赛的机会多了,自己的球技也日渐提高。 上了初三以后,当初非常支持我打乒乓球的父亲,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勒令我彻底与乒乓球“脱钩”。  相似文献   

11.
邓明:从理念上,我觉得乒乓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健康乒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打球主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时,我曾是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候也接触过乒乓球,但条件有限,就是在砖头台子、水泥台子上打,球拍是用木头自己做的。40多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以来一直在事业上很努力,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锻炼身体,我又捡起了乒乓球,也开始参加乒协的活动。初衷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魄确保正常工作,打出了一身汗后就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12.
阎密 《乒乓世界》2014,(4):130-131
T: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Y: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没有条件打乒乓球。上了中学以后,我第一次见别人打球,感觉打这种球很好玩,但没人教,而且球拍都买不起。后来进了城里,我才开始接触乒乓球,当时是自己胡乱打,动作不规范。随着打球时间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球拍的创新与乒乓球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乒乓球技术的进步与球拍的创新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球拍的改革促进了乒乓球的技术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又孕育了各种球拍的诞生。但是,在球拍变革中,大部仅涉及制造球拍的材质尤其是拍面覆盖物的改变及使用方式的变化,几乎没有涉及球拍形状及结构的改变。到目前为止,规则规定使用的有胶皮拍、正贴海绵拍和反贴海绵拍3类,从球拍的形状看,世界上流行的只有直拍和横拍两大类。尽管在直拍中又有椭园形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乒乓球?能谈一下您精彩的乒乓人生吗? 曹勇: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乒乓球,那时候六岁,可以说对乒乓球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当时我家在农村,小学的球台都是水泥台,我对乒乓球着迷到一个什么程度,放学背着书包就拿着球拍在比划做动作,或者在家里拿个拍子颠球,往墙上打。到了三年级,我的水平在这个小学已经是最高的了。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2000,(12)
胡指导: 改用40毫米直径的大球后,我们听到很多议论。有的说用现在的球拍无法打大球了,国家队员的球拍都要改了,等等。能否请你就这些问题给我们作些说明。 宁夏王炎、岳川王炎、岳川朋友: 2000年10月12日,在我国扬州举行的第21届世界杯男子乒乓球锦标赛上,直径40毫米的乒乓球已正式登上了乒乓舞台。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一位叫燕子的河南女球迷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说想给中国乒乓球队写信,问地址怎么写。编缉耐。C回答了她提出的问题。不久前,这位女球迷来信写道:“能得到中国乒乓球队的地址是我得到的九九年最好的新年礼物。”在信里,她特意讲了自己和乒乓球的故事——五年前我在传呼台工作时突然晕倒,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却没有找到原因。几个月后,我晕倒的次数越来越多,确诊之后,医生建议我在家好好静养。在家休养的日子寂寞无聊,看电视成为我最好的消遣。我喜欢看新闻和体育节目,特别是足球和乒乓球,德国的克林斯曼和中国的孔令辉是…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年了,我忘不了,忘不了那个晚上,在那个晚上我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了世界冠军,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单打冠军。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四日晚上,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在我国北京工人体育馆拉开战幕。站在那张墨绿色球台两端的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匈牙利的乒乓名将高基安。高基安横握球拍以削球为主,并有削中反攻的特点。她在这次锦标赛中出手不凡,接连战胜了当时的许多世界名手,淘汰  相似文献   

18.
孙建顺  赵俊萍 《体育教学》2012,32(12):73-74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国球,更是一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运动.由于乒乓球拍价格贵且易损坏,成为学校开展乒乓球教学的一个瓶颈.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摸索了一些保养与修复球拍胶皮的小窍门,以延长球拍使用寿命,介绍于此与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隋旭  方宝婷  王亮  洪丞东  林秋 《新体育》2023,(24):73-75
球感训练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上的学生来说,做好球感训练对于学习之后的一系列技术动作以及上台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乒乓球是一项人、球拍和乒乓球完美结合起来的一项运动,打好乒乓球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人通过球拍将人体的感觉传递到乒乓球上去,并且可以合理控制乒乓球。本文以河北美术学院200名本科大学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班上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对照实验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对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球感训练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6岁时,我的左髋关节因染病留下了一些不便。我从小就酷爱乒乓球,多次在全省少年、中学生比赛中名列前茅,曾经有两次机会进入专业队.最终却都因为我腿不好未能入选。一度我曾十分失落,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把我的兴趣吸引到残疾人阵地上,我终于拾起球拍,重新圆起儿时那个世界冠军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