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3年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来讲,最大的新闻就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和回收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三个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而航空航天材料是航空工业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先进的飞船、飞机和发动机设计方案,必须有相应的航天航空材料和精湛的制造技术方能实现。而我国的航天航空材料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的?其间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又有哪些领导和科研人员在为我国的航空材料事业挥洒着热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2日,印度将一个名为"月船一号"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成为亚洲第三个将人造卫星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这是继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际探月活动。在此之前的2007年9月4日,日本发射了探月卫星"月亮女神"。更早一些时候即2006年9月3日,欧盟发射的一颗卫星对月球进行了撞击试验。德国最近启动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贺斌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4):123-126
<正>一教学背景随着"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射升空日益临近,每一个炎黄子孙翘首企盼的探月梦想也即将实现。"嫦娥"工程横空出世展示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学技术、独特的聪明才智、自主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3日,中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次发射的是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将进一步提高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有关试验。前三颗导航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这样,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齐聚太空的格局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模队始建于1952年,重建于2004年,是一个鼓励创新、培养未来航空人才的实践课堂。航模队队员在国内外一系列比赛中迅速成长,航空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历届"冯如杯""挑战杯"竞赛以及国际和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航模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在日常学校活动中,航模队也担负起了包括飞行表演在内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航空科普工作,成为宣传学校优良航空航天传统与特色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7月25日下午1时,将是中国航天发射史上被铭记的里程碑时刻之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经过了多家民营航天公司多次不懈发射尝试之后,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SQX-1 Y1)"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具备民营航天卫星发射服务能力的国家。从此,中国民营航天将开启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育》2012,(Z1):71
中国近日发射了一艘无人飞船,准备执行关键的对接任务,这是中国朝着在2020年左右建成该国首个空间站的目标迈出的新一步。以下是中国太空"长征"旅程中关键的时间点。1960年:中国研制出该国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刚送走2007年一个个喜事,我们又将迎来一场世纪的盛典——  相似文献   

10.
“墨子”号     
<正>"墨子"号是中国研发,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进行天地链路,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  相似文献   

11.
正"张衡一号"我国首个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平台2018年2月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张衡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张衡一号"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壳如果发生变化,会给地球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问题再度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及青少年科普知识的一个热点,相信它也将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现把该类试题汇编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航空工业于1951年建立,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一直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航空发动机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端产品,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技术水平,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60周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4月,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6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首次发射;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9月,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10月,承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  相似文献   

15.
卫星之史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各种用途的卫星。这些卫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宇宙观测,气象观测,国际通信等许多领域。1958年12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斯科尔"(SCORE)广播试验卫星,进行磁带录音信号的传输。1960年8月,又发射了"回声"(ECHO)无源发射卫星,首次完成了有源延迟中继  相似文献   

16.
神舟飞天     
《少先队小干部》2012,(Z2):14-15
航天事业的发展,考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一个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能否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它充分体现国家的科技力量在航空航天技术中发挥的作用,代表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也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相似文献   

17.
张东 《教育与职业》2008,(4):117-117
2007年12月21日,“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访问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南航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夏初代表全校师生对孙泽洲百忙之中访问母校表示衷心感谢并发言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南航的骄傲;正是有孙泽洲这样杰出校友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发射的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顺利升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进行量子通信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也将实现"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初步构建。作为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军事和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等国也启动了相关的研究计划。此次"墨子号"的发射,更巩固了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共建"航空工程师学院",首批招收100名学生,这是中国民航大学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学院"教育模式,在中国共同创办的首家航空类"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航空航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航空类院校对专业领域内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建立创新型国际化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航空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必然趋势。本文探讨高校如何立足校情,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