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61-66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对230名商洛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的现状、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总体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显著;个人幸福感在月生活费方面的差异显著;社会幸福感与个人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性;社会实现和社会幸福感对个人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和个人幸福感可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精神教育具有发展、充实和升华人格以及化解调适功能,建构和实施精神教育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存在受教育主体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教学过程中的不公正等公正缺失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现实中,教育公正无疑对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通过改善民众的经济生活条件、提高民众的社会生活地位、提升民众的精神生活品质、满足民众的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提升民众幸福感.因此,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应当通过强化教育公正意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系统、加快教育制度改革等措施来实现教育公正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普及性与民主化,人人应该接受教育,也应该享受教育,教育是每个人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这一点与古代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古代教育是等级性和阶级性的教育,是以财富、门第、出身为标准来享受教育的,存在着教育特权。而现代教育是普及性、民主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体现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建设和谐社会首要、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因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教育是造就国家管理者、建设者的基础,教育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又是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国人常提起幸福感。你幸福么?所有的聊局,无论有否开始涉入,最后总会归结到“一日千里”的房价,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这是不愿意参与加入的话题;所有的教育人聚会,无论你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代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某些功利性倾向及其消极后果,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分工需要的同时,应兼顾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实现,成功的教育首先要教人学会认识自我,认识宇宙和自然的大和谐,认识人性尊严的价值所在,即高等教育也应该是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教育急功近利的表现。社会分层机制影响和决定着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其中社会文化的价值导向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而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则进一步决定着教育功利追求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的过分功利追求也会阻碍良性社会分层机制的形成,因此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育功利以促进社会各阶层的良性互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功利,追求能使教育内、外关系协调发展的功利以及社会主义的教育功利最终要体现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幸福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幸福。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现代架构形成了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支撑点的研究模块,幸福感理论研究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与技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目标上,关注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测评中,测量幸福感,在心理素质培养中,提升幸福感,从而推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幸福是什么?教师幸福既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又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幸福感经常被作为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的完美的体验。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相似文献   

13.
认清教育公平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对参与者幸福感获得的影响力,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人生幸福感的获得,完善个体人格的发展,从而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幸福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作为社会转型高峰下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逐渐爆发出严重的幸福感危机,正因如此,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幸福感教育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幸福、感受幸福,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完善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科学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约翰.杜威在论述闲暇教育与劳动教育中批判了教育的二元论观点,认为在民主主义社会二者是可以统一的。从其观点来看待我国目前教育,是功利教育盛行,自由教育仍处理想状态。这种分析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教育和指明未来教育的方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更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基地。“厚德”才能“载物”.古人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教育理念更认为.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我们的教育.存在专业教育实.素质教育虚;功利教育实.人文教育虚的状况。以至于有学者担忧地指出:我们的大学.仅仅成为了“职业培训所”。  相似文献   

19.
赵凤飞 《上海教育》2014,(33):64-65
初中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他们拥有四年优质的校园生活,享受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身处其间能自由地呼吸、欢畅地学习、自信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探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为高校开展幸福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