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湖北省水资源监控管理能力,依照水利部统一组织部署,湖北省水利厅开展了“国控二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作。围绕水资源信息门户、水资源信息服务、水资源业务管理、水资源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和水资源管理移动应用五大系统功能,重点实现系统门户的优化设计及平台集成,在“国控一期”平台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湖北省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为湖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科研、规划部门提供水资源信息发布、全省水资源在线监控、水资源业务管理“一站式”的工作平台,实现了从湖北省到流域、中央三级的信息传输、业务管理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湖北省水资源监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临沂市水资源越来越显得短缺,水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临沂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提高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必须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通过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0-2008年武威市水资源的面板数据,运用指数模型评价了其水资源的承载力,并对其总耗水量与GDP和工业总产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人口压力,水资源利用属于严重超负荷承载;全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但水资源匮乏制约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全市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低效现象,可通过强化水源管理、控制水源污染、变更耕作制度、完善配水方案等措施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步探讨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子.将主成分分析法引入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选取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人口增长率、水资源利用率、年人均用水量、总供水量、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平均产水系数、万元GDP用水、农田灌溉亩均用水、人均GDP、总耗水量等13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和综合化处理.研究表明:通过对重庆市2000~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来看,人口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水资源的自身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是影响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重庆市水资源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长江流域属长江上游区域,该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通过对该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及现状、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水资源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德国水资源管理经验对鄱阳湖水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研究德国水资源管理成功典型湖区、流域的基础上,从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德国水资源管理经验,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水资源管理方式、水资源管理保障、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参与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5,(3):62-62
该项目针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演化和生态环境高强度干扰的特点,从流域水循环模式、生态需水计算和预测的研究着手,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方法、基本模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该项目建立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式,为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统一评价奠定了基础;提出了基于二元演化模式的水资源评价层次化体系,将有效降水与径流型水资源联合评价,对于干旱区流域水分-生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9.
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可以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评价构建了水资源短缺评价体系,并用于评价湖北汉江流域9个行政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湖北汉江流域属于低度水资源短缺风险.9个行政区的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襄阳、天门、孝感、武汉、荆门、潜江、仙桃、十堰、神农架林区;其中襄阳属于极高度水资源短缺风险;天门、孝感、武汉、荆门等4个行政区属于高度水资源短缺风险;潜江、仙桃等2个行政区属于中度水资源短缺风险,接近低度风险;十堰、神农架林区等2个行政区属于低度水资源短缺风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干旱地区大水矿井水资源浪费现象,结合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在系统分析生态脆弱的干旱矿区水资源类型与用水领域基础上,结合集成和水资源配置相关理论,探讨干旱区富水煤矿水资源生态集成利用问题,将梯级利用、层级利用、错时利用等水资源利用方式相融合,构建水资源生态集成利用系统,并应用于金鸡滩矿区,为干旱矿区水资源利用模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祥恩 《地理教育》2011,(12):21-2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教材侧重以“水资源”作为案例,突出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禀赋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指出了各地区水资源情况差异以及各地区水资源不平衡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影响,以及各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水利综合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发有限的水资源,朝着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已成为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一大挑战。水资源教育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最基本的措施和手段。地理课程是水资源教育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学是其重要渠道,利用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水资源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河北省水资源的特征、结构以及各市水资源的禀赋,论证河北省水资源的利用结构,在化解河北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面,提出新的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08,(2):35-35
1、立项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和下垫面条件改变,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水资源问题将更加突出,对水资源安全保障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浪费、水质污染、地表水拦蓄能力较低等四个方面,指出泰安市水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结合实际,从水资源保护、推广节水农业项目、搞好开源工程、解决水污染提高重复利用率、完善水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确保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水和水资源在自然物质概念上是不同的,水资源不等于水,水资源只占地球系统中水的十万分之三,可见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整体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绝大多数水资源都集中在山区,加强山区水资源开发,对山区农业、电力、旅游业等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提高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对山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注重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权制度改革,保护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对水资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适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3年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是0.554 0,对V2的隶属度为0.711 9,说明湖南省的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已具有相当规模;各城市对V2级的隶属度均在0.5以上,表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其中长沙和张家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认为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并从人口因素、经济城市发展因素,自然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几点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呼吁人们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自觉加入到节约,爱护,珍惜水资源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