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片段】 师:好,记住这些词语的读音,扫除了读书的拦路虎之后.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生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2.
屏幕上出现对苏轼一生坎坷政治命运与杰出文章成就的介绍,伴有深情朗读、人物插图、背景音乐,学生神情专注。  相似文献   

3.
万籁俱寂,皓月当空,两位雅士正在斑斑树影下畅谈……文豪苏轼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真是一篇清秀优美的好散文。散文同诗一样,贵在勾画清新隽永的意境,本文作者就以淡雅的笔调,把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用诗一样的语言写月清如水、风吹影动的恬静画面,不仅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月下游寺图,又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心境。全文共分三段,虽然只84个字,却字字得当。交代起游时间、地点、缘由和同游之人,叙述游景、抒发感叹,无一缺少,自头至尾一气呵成,行文自然流畅。第一段用了48个字,细述时间、人物、起因以及经过,这些都是记…  相似文献   

4.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久而弥笃,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美文。这篇文章不足百字,却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原文: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进入了猜画品文这一环节。一、画境师:当代作家梁衡的厅堂之侧挂有一幅画,那幅画的题材就取自《记承天寺夜游》。梁衡特别喜爱它,说它淡雅、高洁,是阐释古典文学的一轴精品。那么,我们猜一猜,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何能让一名大作家情有独钟呢?生:我想,画上的月应是清爽的,画上的树应该是疏朗的,那里的氛围应该是很清静的。生:应该说是很幽静,而且月色还有一点点朦胧。师:何以见得?  相似文献   

6.
<正>一、文言文学习需要熟读的原因探究笔者曾经就文言文朗读教学写过一篇《朗读是法宝,随文学习效果好?——〈治水必躬亲〉教学》的教学案例研究。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今日再探,以期让文言文教学向更深处漫溯。张中行先生认为,在学习方法方面,路子是原则问题。文言文需要熟读,这是由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张先  相似文献   

7.
8.
苏轼的一些随笔,篇幅短小,情景交融,别具特色。《记承天寺夜游》(中学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全文仅八十余字,作者以极其简洁的文笔,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睡,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勾勒出了一幅优美动人的月夜客游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了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悲凉的情怀。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课文悟读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入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创作,兼擅各体,为宋代散文的高峰。他的游记散文写得自由随便,涉笔成趣,姿态横生,似行云流水。《记承天寺夜游》写得最有特色,全文甚短,兹录于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相似文献   

11.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小部员外郎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元丰六年(1083年),张怀民(梦得)被贬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余映潮老师在江阴英桥国际学校执教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  相似文献   

13.
一、学前热身 猜猜看:他是谁? 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且多因其丰富的内涵、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而为广大中学教师所喜爱。然而对于短短84字的《记承天寺夜游》被收入多种版本的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新版语文教材,许多师生却颇有异议。据笔者了解,不少学生认为此文“太浅显”、“太一般”;有些老师也说,除了疏通文义外,不知道还可以讲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首先看看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怎么划分,说说你的理由。生1:念∕无与为乐者,因为念是动词,是思考的意思,后面是它带的宾语。  相似文献   

16.
1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本文的题目就有一些值得玩味之处。首先。一个“记”字点明了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的文章。事实也是.本文完美地将写人记事绘景抒情于一炉,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生活现实。“夜游”一词更是新颖醒目,读之心生悬念:为什么要夜游?夜游会有一番怎样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18.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和互学,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了解写景句的特点,感知“凡景语,皆情语”的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的人生境界.【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2.阅读所发背景资料,了解苏轼在黄州期间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笔者拟以苏轼的经典短文缸己承天寺夜游》为例,具体谈谈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感悟。一.关注文本本味,读出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