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马克.吐温的全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地位始终最突出。儿童形象必定有其特殊魅力,这种魅力使这两部描写儿童历险的故事的地位高于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以儿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对这两部历险记做进一步的分析,旨在探索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芬如何以孩子的心态,以他们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赢得广大年轻读者的芳心。  相似文献   

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对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完美典范,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文章对比分析了此书的两个中译本,分析译者是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保持译文的表达力、再现原文的风格与神韵的.  相似文献   

3.
Huck,the hero of this novel,is a“bad boy”as Twain says.Indeed,he is good,warm-hearted,active and brave.He also has a native shrewdness,a cheerfulness that is hard toputdown compassionate tolerance,and an instinctive tendency to reach the right decisionsabout important matters.Twain moreover,gives huck's adventre,which means escape.Huck notonly adventures to help Jim to escape from the lavery,but also helps himself toescape from the aristocratic“civilizing”society.It shows his brave to fi…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历史背景、主题内容、人物刻画和语言描写等方面探析了文章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对黑人英语和儿童英语的运用,揭示了不规范英语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个性人物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采用地方语言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作家。文章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背景、语言和人物等方面 ,探讨区域色彩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乐 《海外英语》2014,(21):221-222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orks of Mark Twain. Huck has become the antihero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his kind of rebellion of spirit even has a realistic sense at pres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Jim’s anti-slavery from its source and conception. At las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e indelible artistic value of Jim.  相似文献   

8.
反对种族歧视是马克·土温中期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塑造哈克和吉姆这样两个人物形象去表达反对种族歧视这一主题,结论是该书是反映马克.吐温种族观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浪漫主义情怀讴歌了密西西比河的原生态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批判现实主义态度揭露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谴责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彰显了前瞻性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在语言艺术上具有其独特性,即口语化语言的运用。这种口语化语言的特征是:一、主人公叙述者的语言常常打破语法常规、与叙述者的儿童式思维契合、动词时态随意转换;二、其他人物语言多为土语方言,甚至俚语。《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口语化语言开创了美国小说语言的新风,对美国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re were many new images with some special social meanings in the 19 th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among which"New Adam"was a typical one. This paper extracts a"New Adam"from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tagonist Huckleberry Finn'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 can find that Mark Twain's"New Adam"enjoys adventures,yearns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 It is these outstanding features that enhance the paper to probe in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at time and the characters of new Americans.  相似文献   

12.
主人公哈克决定了小说的风格,但密西西比河决定了小说的形式,也只有这么一条宽阔的运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河才能左右主人公的前进旅程。可能就是这条河才能是所有的历险都有惊无险。如果说马克·吐温是这部小说的上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就是马克·吐温的上帝。因为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不起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重读19世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试图发现其被人们所忽视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义。认为哈克和黑人吉木在密西西比河上建立了一个和谐的生态世界,保持了人与自然以及不同人种间的和谐生存,解决河上世界和河岸世界矛盾的办法是创立一个绿色的生态社会。从而验证了生态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斯各特.斯洛维克"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绿色的视角来审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以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文本,从宏观(全文叙述的情节所体现的主旨)和微观(小说言语的词句细节)的角度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特色语言——反讽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不仅可行,而且突破了结构语言学的框架,把语言学阐释和文化批评、心理学批评连接了起来,实现文学文本的整体性认知——既有文本内部的细致探究,又有外部历史文化背景的宏观考量,可谓内外兼顾。因此可以说,关联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文坛的黑色幽默文学可谓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马克.吐温时代。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尖刻辛酸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其中,马克·吐温从家庭与儿童成长关系的角度入手,揭露社会的丑恶与道德的伪善,刻画出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扭曲影响,堪称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海明威的《永别了 ,武器》这两部小说 ,都以河流作为故事环境。两条河流分别对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渲染作品主题产生着重要作用 ,而且在相似作用的背后蕴藏着两位作家的相似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正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色彩较浓的名篇。文章在介绍现实主义的背景下从种族歧视、对自由追求的时代性以及作品展现的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体现的现实主义,并对马克·吐温批判美国社会的原因做简单交代。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的作品独树一帜,构思巧妙,语言幽默,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这部作品独具魅力,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其成为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人生的叛逆期,少年哈克的反叛性格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美国的文化礼仪、教育体系、奴隶制度等各个方面的不满与反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