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成为当下中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数据阐释在中国节俗文化中春节文化的影响之重。同时,笔者透过民俗视角,对春节的部分习俗内涵展开介绍并进行初步的教学设想,又在春节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春节,你快乐吗?春节,是中国人全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北方包饺子,南方裹汤圆、做春卷,入夜了,小孩大人一起放鞭炮,将新一年的美丽梦想借助一蹿而起的爆竹,送入除夕的天穹。过去的春节,有这么多的花样,真正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相似文献   

3.
品味年文化     
腊月二十三,正是农历的小年,在日益浓烈的过年的氛围里,我们编辑了这期专题,和读者谈谈年俗和过年的文化。春节是我们中国最盛大的节日,节日的民俗里,浸润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在平遥古城,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今日正式拉开大幕。2014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活动由山西省文明办主办,晋中市文明办、平遥县委、平遥县人民政府承办,以"走进古城穿越千年"为主题,共有"启动仪式、街区灯会、社火展演、年俗体验、戏曲表演、书画联展、影像采风"等组成内容,展示平遥独具特色的戏曲、社火、灯火等春节民俗民风和中国汉民族传统的年俗  相似文献   

5.
高静 《兰台世界》2013,(4):143-144
<正>中韩两国隔海相望,自古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由于同受儒教文化的影响,两国文化历史上存在同源性,进而衍生出很多相同的节日及民俗。春节作为中韩两国最隆重的节日,期间的民俗更具代表性。对两国春节历史民俗的研究,能增加两国的文化共鸣,加强两国的相互理解。一、中韩春节的历史起源  相似文献   

6.
成茹 《新闻知识》2007,(5):41-43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25年了,25年来,每年的大年三十,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已成了13亿中国人欢庆新年的新民俗,成为除夕守岁的一道文化风景。  相似文献   

7.
马硕 《当代传播》2021,(2):55-59
凭借电视传播,春节联欢晚会在开播的39年中实现了时空的连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凝聚,使观看春晚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春节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从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春晚颇有微词看,每年耗资巨大的春晚并没有完成从"新民俗"到"新传统"的转换.在中国春节仪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中,春晚不但未能起到强化节日仪...  相似文献   

8.
叶晓莉 《大观周刊》2011,(51):28-28
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元素之一的麻将,是极具东方文化魅力并集中反映东方思想精髓的载体,有史以来中国麻将便被誉为集趣味性、益智性、竞技性、联谊性、博弈性于一体的、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名在日本,麻将作为一项文化精髓被积极的推崇着-世界上唯一的麻将博物馆于1999年11月在日本千叶县建成;麻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在日本予2008年提出来。起源于中国的麻将文化正在作为睁本的文化精粹、一种体现时代的文化象征在日本流行着。本文以麻将文化为代表,解析中犁优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的流逝和所带来的深刻教训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维系中国春节生命力的惟一途径,不是简单的“复古”,而要在家庭守护的母题,发展出新的娱乐样式。而让世人在春节里穿着长袍马褂彼此磕头作揖,只能令可爱的“民俗”出丑,制造出张勋式的文化复辟闹剧。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6,(1):64-65,71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当我们忙忙碌碌、欢欢喜喜过春节时,千万不要忘记防病保健、合理饮食和规律起居。要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的春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方军 《中国广播》2009,(3):58-58
2009年春节期间,经济之声以“文化中国”为主题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秉承“听有品位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的频率定位,以“汇聚文化经典,彰显中国精神、共创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大型贺岁专题《2008文化中国》和春节特别直播《和谐中国年》为主体,构架黄金周七天的节目,形成既具文化经典,又兼顾地域文化的整体节目风格。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方式在不同的年代有许多不同的特征。这几张来自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图片,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春节生活的一些场景。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要数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历时二十多天之  相似文献   

15.
陶睿 《新闻世界》2014,(2):136-137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亲情萦绕的美好时刻。每逢佳节来临,灯笼、剪纸、水饺等带有中国味的象征符号就频频出现在各类广告设计中,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中国年的喜庆氛围。本文就如何在春节广告中嵌入中国传统元素及其具体融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冀能对未来广告的文化增值和效果强化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农历辛卯春节前后,相关的新闻图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外报纸的头版。菲律宾:春节将成法定假日,报纸提前进入状态  相似文献   

17.
鲁心茵 《当代传播》2011,(1):131-132
作为商业社会发展的产物,广告是商家自我推销的有效手段。每到产品销售旺季,商家都会充分利用广告发动宣传攻势,达成促销目的。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送礼拜年的习俗,更促使商家在节日期间展开丰富多彩的广告营销,并推出多种优惠促销活动。因此,每年从公历十二月到次年的农历正月,贺岁广告在各大媒体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农历年的开端。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辛苦了一年的老百姓会张灯结彩、杀鸡宰猪、祭祀打扫、走亲访友等,合家团圆过一个热闹而又丰盛的春节。但是在战争年代,在中国全面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在四川作为大后方倾全省之力支持抗战的日子里,四川民众是如  相似文献   

19.
圣诞节刚刚走远,中国人的特大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但人们对洋节在中国的肆虐还存在着的那份感慨,仍然索绕在心头——洋节应不应该过,春节怎么了?洋节在中国真的是狼来了吗?在2008年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北京东城的一个著名四合院——西堂子胡同35号院子里,正在筹办一场热闹的圣诞聚会。而透过这个院落里中国传  相似文献   

20.
那些十数亿人一台晚会的神话.那些寒冬腊月的春运路途,都只是中国人过春节的过渡形式,真正盛大的春节还没有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