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炳玮 《高教论坛》2004,(6):173-175,17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观念跟不上形势,包括就业期望值过高、存在求稳心理、依赖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等,要想顺利实现就业,必须树立竞争观念、自主创业观念、知足常乐观念、奋斗观念、职业观念,应重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法科大学生就业难更为突出,这已引起高校以及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尽管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但一些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先天营养不良"也是导致就业难的"病因"之一。对此,高校开展对法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在校培养教育,这是提高法科大学生就业率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就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对高校法科大学生法律实务的训练,创新法科大学生法律实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法律事务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政府、高校到社会各方都在积极寻求破解之策。本文站在学校的角度,提出了要有效推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坚持市场导向,导入"全面就业管理"的思想,并用六个"全"诠释了全面就业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就业教育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校需要构建"大就业教育"体系,就业教育需要积极创新理念,进一步明确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转变高校就业教育观念和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把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及职业拓展的广泛关注融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机制,保证就业教育实施;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谋就业;树立大团队思想,开展就业教育;狠抓科研工作,促进就业教育;解放就业教育思想,拓展就业教育渠道;建好软硬件环境,保障大就业教育体系建设;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就业教育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的扩招,内江师范学院毕业大学生人致也逐年增加,其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形势感到不乐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预期薪酬明显下降以及定位大中城市不愿去小县城、下基层等方面,他们认为"提高自己的技能"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毕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专业水平"、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大多数毕业生对企事业单位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很低.为此,大学生自己应内强素质,增加就业砝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经营意识,建立学生就业营销机制;在即将毕业前,学校方面要加强就业法律、政策指导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  相似文献   

6.
高校"双困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就业技能、就业观念、性格、就业政策上都处于弱势。属于家庭经济、就业都困难的学生。针对"双困生"面临的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设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择业观念、相关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等因素却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向中小企业。政府在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同时应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以促进就业;中小企业需要转变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学子们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压力、就业信息上不对称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高校需发挥精准就业服务的内涵及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帮助他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当就业的压力来临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坚强地去迎接挑战,利用自己对知识能量的储备来创造机会,赢得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深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扭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全角度剖析地域差异背景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的因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轨经济下"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主要原因在于陈腐的就业观念、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过快的高校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导致大学生供给规模大于社会人才需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措施有助于破解大学就业困境,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叙述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高校可从低端行业就业、生源地就业、性别就业等方面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全方位覆盖,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并非大扩招下毕业生绝对过剩的产物,而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过于集中,我国各行业、各职业大类中人才分布不均造成的结构性失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调整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鼓励去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家教世界》2012,(6):94-9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剧增.虽然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但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加之大学生经验缺乏,能力有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更新现念.因此,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观念.只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三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反映出当前陕西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新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业观是毕业生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是他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评价和观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特殊的国情之下,高校就业难问题变得较为突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其中,就业观念的偏差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就业观念的培养和树立,健康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明确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在内容方式、体系设计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亟须有效承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前置和大学生就业,实现职业规划教育预期目的,有效减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是并轨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国家实行不包分配、通过就业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就业制度,这是我国全面运作就业新制度的第一年,高校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办学观念,做好基础工作,制定"营销"战略,积极主动地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迁过程,对当前高校正确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就建立高校、政府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配套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大众化就业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